(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訊(記者張國威)我市全面落實日前召開的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啟動大會部署要求,搶前抓早,扎實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目前備耕工作圓滿完成。全市落實糧食播種計劃330.1萬畝,超省計劃0.4萬畝;全市投入備春耕資金9.75億元、種子0.68萬噸、化肥13.21萬噸、農藥1475噸、農膜1954噸,備春耕工作快于往年。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農業部門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指導各地開展水稻育種、秸稈離田、整地備耕工作,并根據氣象條件,適時指導農民播種,確保一次播種拿全苗。采取差異化補貼政策,提高大豆補貼標準,計劃每畝補貼高于玉米畝均補貼220元左右,落實大豆種植面積13.89萬畝(省計劃13.8萬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36萬畝(省計劃0.33萬畝),均超省下達計劃。確保正常年景下,糧食產量穩定在27億斤以上。持續提高農業機械化率。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今年,主要農作物機耕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4%。抓好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大力推進農田機井排查整治,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確保高標準農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動黑土地永續利用。今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7.38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4.92萬畝。加大農技指導服務力度。市農業農村局印發《關于發布2023年全市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組織農業科研和推廣單位,優選出適合通化區域種植的品種43個(玉米17個、水稻18個、大豆8個)和26項實用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撐作用,促進農業綠色優質高效發展。組織農技指導服務專家組,進村入戶開展“零距離”技術指導服務,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信、“12316”、“12582”專家熱線及智農通APP 等手段,加大農業科技知識普及力度,提高技術推廣的質量和效果。抓好防災減災工作。制定了通化市保豐收行動方案,扎實開展病蟲害監測預報,突出抓好水稻等暴發性、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防控。加密監測預警,突出綠色防控,通過實施“蟲口奪糧”行動,統一組織實施玉米、水稻統防統治或綠色防控面積34萬畝次以上,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銜接,準確研判全年農業氣象年景和災害發生趨勢,重點防范“倒春寒”,做好抗澇防旱準備,及時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強化減災補損技術指導服務,減輕災害損失,確保全年農業穩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