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死亡,當然不是9個筆畫的詞語,而是一個關乎生命誠可貴,耍酷價更高的道理。
這個價可能是整個生命的代價。死亡案例層出不窮,也帶來許多問題。
一個不愿意對自己負責的人,是不是也需要對其他人的生命負責呢?既然你想追求生死時速,為什么不上專業賽道呢?
這些問題有答案,但是個別摩托網紅并不愿意牢記心間。
作者|雷叔 來源 |雷叔寫故事(ID: raslin)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最近一些摩托網紅接連出事。
上周,云南昆明,兩位花季少女開摩托車時發生車禍。 在沒有和其他車輛碰撞情況下,她們撞到中央隔離帶。 巨大沖擊力把倆人甩出10米遠,被發現時四肢扭曲,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 開車姑娘16歲,無證駕駛,被載的女孩21歲。 除了戴頭盔以外,沒有其他防護工具保護她們。 因為她們一直是以可愛裝扮來打造網紅人設的。 至于那輛黃龍600摩托車,重達220公斤,還是從別人那里借來的。 出事前,網友發現21歲的網紅女孩經常違規駕車,不是開得太快,就是越線。 但她怒懟網友:危險nm。
沒想到這下一語成讖了。 在摩托網紅領域,給自己毒舌預言的情況數不勝數。 一個月前的深夜,重慶隧道內,開車的兩位男生裝備齊整,迎面相撞。 他們載著的女生沒有戴頭盔,也沒有穿其他護具。 摩托相撞后,燃起熊熊大火。 機身骨架扭曲,零件散落四處。 有多嚴重呢? 火情離遇害者倒地現場足足幾十米遠。 最后四人都死亡。 開車的一位男生姓丁,他是未成年人,無證駕駛,車輛沒有后視鏡,沒有前照燈裝置。 他在隧道里逆行,負主要責任, 被撞的男生叫莊慕卿(真名王瑞鋒),他的摩托車 無牌,進行過非法改裝。 重慶市區的這個隧道限速60碼,當時莊慕卿的車速高達127km/h,這個時速意味著生死不由己。 我還可以回顧幾個月前的慘劇: 23歲的網紅“小魚愛吃魚”騎了寶馬水鳥拐彎,操作不當,撞上了一輛正常行駛的摩托。 她車毀人亡,對方被撞得進了ICU。 而她平時是這么開車的。 網友也好心提醒過她幾次越界了,毫無作用。 21歲的網紅劉富貴開著機車,不戴頭盔,也不戴護膝,撞上了護欄。 高速行駛的機車帶著他滑行了一段距離,這可能導致他體內或顱內出血。 最后劉富貴因醫治無效,在醫院去世。 所以像這樣的新聞算是運氣好的了。 網紅身份不能掩蓋案例的觸目驚心。 在表面拉風行為背后,是一些網紅對交通規則的無視,是對路人生命的無視。 看多了,大家只會得出一個結論: 死神才是坐在他們后座的同伴。
按理說騎行網紅是少數中的少數,為啥會頻頻出事呢。 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摩托車確實是最危險的交通工具。 有英國1990年至2000年的數據。 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 無論是每10億次乘坐死亡率、每10億小時死亡率,還是每10億千米死亡率,摩托車的數值都遠遠高于其他交通工具。 摩托車是實至名歸的交通殺手。 更何況,摩托博主特別喜歡重型機車,這些機車重達一兩百公斤,速度高達一百多公里。 飆車是個別騎行博主的常態,自然出事的概率比普通摩托騎手更高。 這種狀態下,只要一點小小的擾動,最后可能就是危及生命的事故。 另一方面,現在似乎越來越流行騎自己無法操控的摩托車了。 因為嬌小女孩在巨大的摩托機械上顯得很有“反差萌”,一時間竟然出現了不少這樣的騎行博主。 他們明明腳都夠不到地,卻反以為榮,結果一發動油門就翻車。 孰不知整車倒下都可能把自己壓瘸了。 有時候壓傷自己并不是最慘的。 撞到了別人的名車,賠償金額可不小。 如果停留在擺拍階段倒還好,實際上我發現一些博主真的上路了。 在紅綠燈路口,看似踮起腳尖,實際上她失去了對地面的掌控力。 這樣的畫面很難說是可愛和個性,倒是流露出危險信號。 一位女車主本身踉踉蹌蹌,還回頭跟路人打招呼,可見安全意識有多淡薄。 要知道,這可是斑馬線的十字路口,屬于事故高發地段。 當然,駕駛途中的風險也被忘得一干二凈。 比如一位騎行博主在禁摩隧道里,挑中線位置,不戴其他護具,扭擺身體行駛。 在并不寬敞的山路上壓線過彎,結果連人和車都摔了出去。 光折騰自己也算善良,但是這樣高速過彎下失控,就容易牽連到其他人。
撞到其他車。 愈演愈烈下,一些騎行博主敢在成都鬧市區上演城市追逐賽了。 一看,不是超速,就是隨意變道。 不說撞不撞車輛行人,不說撞不撞無腦同伴,就算無壓力下,個人失控的情況也會出現。 一位車主就把自己摔下幾十米高的高架橋了。 而那輛馬力十足的摩托,竟然貼著護欄行駛了十多米。 失控或許是無意的,但背后的原因不容忽視。 一些視頻博主以為道路是他家的,他想怎么開就怎么開。 之前,一位網紅打算騎摩托上廣東高速。
他拍視頻說自己被高速工作人員放的錐形筒帶倒了。 他拿出最新的中國公共交通安全法,堅稱摩托車可以上高速公路的,要求高速方面承擔幾萬元的損失,希望百萬粉絲力挺他,匡扶正義。 實際上有網友發現視頻前幾秒,工作人員反復提醒他了,但他仍然沒有停下來。 廣東各高速公路入口均設置了禁令標志,禁止摩托車通行高速公路。 他不可能看不到。 這出鬧劇概括起來就是闖卡不成,反咬一口。 然而他的視頻還是誤導了一些網友,覺得廣東高速上能騎摩托,覺得一些收費站工作人員在歧視摩托車手,自己才是公路的主宰者。 比他更甚的是,城市街道炸街的精神小伙也這么想。
在海南,光天化日之下,一位青年毫不顧及他人安全,在鬧市區街口狂飆炫技。 他把車頭抬得有多高,路人的生命安全就有多危險。 后來警方發現三年前他還在鄭州因為危險駕駛被判緩刑,所以這是一起不知悔改的典型案件。 既然有這樣的單人行動,自然還有深夜組團炸街的。 他們從噪聲污染、霸占道路等方面擾亂了居民日常生活。 最后呢,還會在鏡頭面前自我美化: “騎車真的太快樂了,5分鐘就可以忘記所有的不開心。”
你的5分鐘快樂,容易造成五個人一輩子的傷痕。
孰輕孰重? 僅僅看圖片你也會發現,一般摩托玩出格的,不是一個人在行動,而是一群人在玩,玩得瘋癲。 這些人也非常年輕,甚至很難看到超過二十八歲的。 而他們所追求的文化,甚至都不能用及時行樂來概括。 “下輩子不騎車了,穿白裙子去見你,這輩子不行,這輩子要壓滿。” “趁年輕騎仿賽,骨頭斷了好得快。” “以后我們的墳離得近一點吧,晚上還能一起出去玩。” 三句不離死亡和重傷,似乎有一種我摔得越慘,我越酷潮的理念在。 許多小眾文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為人所傾佩。 但開車時缺乏安全意識,總歸不那么優雅。 相比于觀念困境,道路上的摩托炸街亂象更加突出,多地展開過整治。 重慶交警在3個月里打掉53個飆車團伙,留下一組醒目的數據:
摩托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2.2%; 死亡同比下降73.69%;
死亡,當然不是9個筆畫的詞語,而是一個關乎生命誠可貴,耍酷價更高的道理。 這個價可能是整個生命的代價。 死亡案例層出不窮,也帶來許多問題。 一個不愿意對自己負責的人,是不是也需要對其他人的生命負責呢? 既然你想追求生死時速,為什么不上專業賽道呢? 這些問題有答案,但是個別摩托網紅并不愿意牢記心間。 值得欣慰的是,更多摩友眼里,摩托是他們方便生活的工具,是他們享受樂趣的載體,它堅硬而有熱度。 摩托不是他們取悅觀眾、揩油流量的道具。 相反,他們穿戴齊整,不會超速駕駛,也不會隨意變道,正在文明出行。 這樣的摩托文化當然受人尊重。 也 像《流浪地球》里說的: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駛不規范,親屬兩行淚。” @TheEnd
點個在看不錯過刀哥辣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