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黃鑫宇)4月25日,在北京市2023年基礎設施REITs產業發展大會上,北京證券交易所(即北交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麗表示,發展REITs(即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市場有助于在更廣的維度上助力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北交所正在積極開展研究儲備,期待能在證監會、發改委的指導下,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在條件具備時探索推出基礎設施REITs相關產品。
市場各方預測,我國適合作為REITs標的的資產規模達30萬億元,預計REITs產品可拓展空間達2萬億元。據王麗介紹,起步階段,REITs的上市標準在建成運營時間、資產規模等方面要求較為嚴格,這對提升基礎資產質量、保障市場平穩起步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從目前產品的情況看,運營時間短、規模有限的新基建和民營類資產較難利用市場。
因此,目前各方面均在積極探索基礎設施REITs產品擴募和基礎資產擴面相關工作。對此,王麗也透露了北交所的計劃。
北交所在股票市場上與滬深形成了較好的錯位格局,聚焦服務“科技”“中小”“民營”,“未來我們希望在服務更加多元類型資產、服務民營經濟方面發揮探索作用,走一條有所側重的差異化道路,進一步拓寬基礎設施資產上市渠道,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北交所作為一家內地最年輕的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又將如何發揮新設交易所的后發優勢,進一步助力探索完善REITs市場建設?王麗對此進行了分析。
在她看來,目前REITs市場整體運行平穩,產品效應良好。各方在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反饋了一些完善優化建議。例如,“公募基金+ABS(即資產證券化)”的架構使得產品結構層級多、較為復雜,容易加大REITs管理運營成本,產生治理難題;同時,《證券投資基金法》已有的法律責任相關規定與REITs難以完全適配,REITs也未明確納入《證券法》適用范圍,使得市場主體規范履職、信息披露監管等方面的制度抓手不足。
“北交所可充分吸收借鑒前期市場運行經驗,針對REITs產品設計、治理結構等問題進行改良和嘗試,探索除上位法調整之外,通過增強針對性信息披露、細化治理要求、完善基金管理人與外部管理機構激勵機制等增量改革措施,摸索解決存量問題的方法和路徑。”結合北交所特點,王麗給出自己的解決思路。
當前北京市高度重視REITs產業發展,在基礎設施領域積累了大量優質資產,有一批運營規模龐大、行業經驗豐富的運營管理機構,并率先發布REITs“十二條”專項支持政策。從數據上看,目前北京已上市REITs項目7個,募資規模近180億元,項目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顯而易見,北京優質資產的集聚和產業配套的形成,既為全國各地基礎設施REITs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引領和示范,更為北交所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北交所要用好北京REITs政策支持力度大、基礎資源多、配套行業生態優良的優勢,做好北京優質資產的上市融資支持和服務。”王麗表態道。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