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數字教育發展與治理分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當天,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此間開幕。 葉秋云 攝
中新網福州4月27日電 (葉秋云)以“數字教育:多元共治與協同發展”為主題的數字教育發展與治理分論壇,27日在福州市舉行。
中央國家機關、地方政府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與會,從新時代教育數字化內涵與實施路徑、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舉措與成效、教育數字化助力教育公平提質、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實效與技術博弈、教育數字化治理體系等方面探討數字教育的新未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教育數字化應何而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校長馮夏庭表示,數字化是人類的第二次進化,智慧社會可能很快就會到來。通過數字轉型,我們會逐漸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經濟社會,進入到智慧社會。教育數字化的本質是新技術驅動下教育模式的革命式創新。
教育數字化向何轉變?馮夏庭認為,教育數字化將推動教育治理向高效化、精準化轉變,推動教育范式向創造力提升轉變,推動教師角色向“人機協同”轉變。
教育數字化怎么變?馮夏庭提出,教育數字化要賦能精準治理,實現教育數字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賦能未來人才培養,實現教育數字化的教學模式轉型——由結構化的教學向整合性的學習轉變;賦能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教育數字化的教師角色轉型——成為具備數字素養和專業素養的知識樞紐。
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在發言中坦言,數字教育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終身學習、支撐教育強國不可或缺的國家基礎設施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其發展趨勢是從數字化走向智慧化,AI將改變未來的教、學、評、管。
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率先啟動福建省首個智慧教育項目,通過智慧課堂,助推課堂形態高效化轉變。在沙縣智慧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中,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教育為沙縣區中小學學校提供了備授課系統。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佳峰表示,無論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還是教育數字化轉型,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回歸教育的本質”,讓因材施教的夢想照進現實。
“教育數字化關鍵在于‘化’,也就是在數字時代對教育進行系統性變革,構建新型的教育生態。”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認為,教育數字化重點在于動力結構的轉型,即以協同共享為關鍵實現知識與數據雙驅動。
在楊宗凱看來,數字化將為教育帶來無限潛能與全新愿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術為依托,數字化必將改變教育系統的組織結構、要素關系、功能效用,甚至改變其文化形態和價值主張,從而打造數字時代更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高等教育新生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