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北和鎮龍斗灣海域的生蠔養殖。 記者 李忠 攝
廣墾畜牧集團投資2.29億元在博懷村建設新型養豬場,目前建設進度達7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雷州市輝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在邁車坎村打造小棚蝦養殖基地;
湛江大海京水產公司投資600萬元在龍斗灣海域養殖生蠔;
……
今年以來,雷州市北和鎮圍繞“一個引領三點著力”(“一個引領”:強化黨建引領;“三點著力”:發展海洋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發展文旅產業)的發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開啟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目前,全鎮上下意氣風發、干勁十足,積極探索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具體舉措,持續推進“1+3”工程建設,呈現“比學趕超”的新氣象,彰顯“開年就開跑,起步即沖刺”的新作為。
深耕藍海,提升水產品養殖水平
春日走馬北和鎮,鎮圩區處處綠樹紅花、干凈整潔;行走在鄉間,放眼望去,但見山清水秀,村落秩序井然,村居鱗次櫛比;而在村民們身上散發出來的,也是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自信滿滿的氣質。
北和鎮位于雷州市西部沿海,下轄31個村(社區)、107個自然村,總人口約10.5萬人。省道290穿越鎮境,是通往烏石鎮或連接湛徐高速的重要交通要道。水路連接企水、烏石和流沙等港口,是雷州市西部海面的重要水上交通樞紐。特別是海洋資源優勢明顯,該鎮有10個沿海行政村,海岸線長達43公里,海灘涂2.8萬畝、蝦塘2萬多畝,具有開發“藍色糧倉”的潛能。
近年來,該鎮充分發揮南美小白蝦養殖項目引領示范作用,深耕“藍色糧倉”,大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帶動全鎮水產養殖向優良品種和高質高效方向發展。
“輝映公司投產的第一造南美小白蝦剛剛抓完,早幾天過來,就可以看到蝦躍人歡的場面,非常壯觀。”在邁車坎村小棚蝦養殖基地,調和村黨支部書記杜六子高興地介紹說,輝映公司第一造南美小白蝦效益明顯,平均每畝一造收入4萬多元,500多畝產值達2000多萬元。此外,還帶動附近數十名富余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致富。
該鎮黨委書記徐保仁表示,將依托建設雷州市西海岸濱海旅游公路的契機,擬引進名優企業,在新港加油站旁打造集批發交易、冷鏈物流、海產加工、海鮮餐飲于一體的多功能大型海產品集散中心,補齊北和海洋經濟產業鏈短板,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助力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優農業,構建農業產業新格局
2021年12月,在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派駐北和鎮工作隊的倡導下,該鎮鵝感村按照“黨支部+公司+黨員+群眾”模式,以村黨支部書記為法人,各自然村“村長”為股東,成立了鵝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2022年10月,駐村工作隊打造的“北和漁耕”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運營。在電商平臺的建設上,工作隊積極引導脫貧戶和村民參與,目前平臺操作、后臺支持、售后服務都是由村民參與,今后駐村工作隊將把培養電商帶頭人作為發展方向,做到“授人以漁”。截至今年3月,該平臺成交會員已達2300余人,營業額超80萬元,不僅拓寬了北和鎮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提高了北和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在北和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張為民看來,北和鎮農業資源優勢突出,全鎮耕地總面積14.6萬畝,大部分熱帶農產品均宜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和農產品資源,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該鎮大力推進辣椒、玉米、青棗等優勢產業培優提質,利用全鎮現有可流轉土地2.3萬畝,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在新家村、格內村分別打造1000畝集“生產+加工+科技”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園,增加村民家門口就業崗位,實現產業增值村民增收。同時,創新農產品銷售模式,推廣鵝感村以“黨支部+公司+黨員+群眾”模式,成立股份制村級企業,并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漁產品,實現集體創收、農民增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經濟效益。
文旅融合,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在北和鎮沿海,一望無際的碧海下蘊藏著無限生機——中華白海豚、布氏鯨、白蝶貝、文昌魚、綠海龜、棱皮龜、玳瑁、印太江豚……
這里是廣東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駐地。保護區1983年劃設,一開始,保護區的保護對象為單一物種——白蝶貝。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人員發現保護區內不僅有白蝶貝,還存在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2008年,“雷州白蝶貝省級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廣東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隨之擴大為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棲息地。
據介紹,北和鎮文旅資源豐富,鎮內有海康古港、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片千畝紅樹林、“廣東包產到戶第一村”等,發展文旅產業大有可為。目前,該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風光和旅游資源,以“一路兩點三區”的思路發展文旅經濟。
“一路”:以“北和古韻”為主題發展鄉村旅游路線,建設紅色研學示范基地、紅色革命遺址、文物參觀、特色建筑、特色文化村落等旅游模塊,串聯鵝感村、中央村、博懷村、調洋村、調和村、賢洋村、金竹村和交寮村,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激活鄉村旅游潛力,打造具有北和特色的古韻旅游線路。
“兩點”:打造觀光采摘樣板點,在康村500畝圣女果、青棗產業園,打造集觀光、采摘、游玩與體驗一體的新型休閑農業基地;打造人文景觀樣板點,依托“廣東包產到戶第一村”潭葛南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該村旅游產業發展。
“三區”:開發珍稀海洋生物景觀區,依托“珍稀海洋生物文化科普館”,合理開發海洋觀光、垂釣體驗等項目;開發紅樹林生態景觀區,依托連片千畝紅樹林資源,建設紅樹林生態保護、科普教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區,建設觀鳥臺、生態園、觀景棧道、科普展館等模塊,打響紅樹林文化品牌;打造濱海觀光風景區,利用雷州建設西海岸濱海旅游公路的契機,沿線講好海康古港、調羅海灘、深曲燈塔、珍珠遺址等故事,聚力打造海島觀光、休閑娛樂、海鮮嘗鮮、精品公路為特色的濱海旅游線路。
此外,該鎮致力打造“和美鎮村”,規劃沿線串聯格內、鵝感、新家、潭蒙、賢洋等村莊,打造宜居宜游“和美鄉村”示范帶,打造特色文化、特色民宿、特色產業文旅模塊,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