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雄 高建進 張詩瑤
【資料圖】
戴上VR眼鏡就能立刻“穿越”到福建古厝的廳堂中;掃碼小程序,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能躍然掌上,開始一場視聽之旅;上傳一張功能草圖,不用寫一行代碼,就可以立刻生成訂餐輕應用……
4月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福州落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時間里,圍繞“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峰會主題,與會專家暢談當下、暢想未來,一系列數字科技成果嶄露頭角,前瞻性、科技感、未來感,一幅未來數字生活新圖景已生動顯現。
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更多科技支撐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已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
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表示,為助推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部瞄準集成電路、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量子信息、腦科學等戰略前沿領域進行技術研究,同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數字安全技術的研發和服務,聚焦大數據安全、網絡治理等需求,推進數字安全、網絡安全技術能力的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左寧說,數據作為最具時代特征的新生產要素,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核心要素。而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必須確立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工信部將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同時深入梳理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技術。
“沒有數字技術創新這個源頭,數字時代這棵大樹,即使千尺之高,也不會根深葉茂。”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說,網絡空間承載了5G、衛星等各類先進的通信技術,要站在網絡空間安全的視角體系化地思考和謀劃數字化技術的布局,凝練科學問題,推動數字技術在網絡空間安全體系中創新發展,持續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技術方案。
“5G/6G時代通信主體是機器,機器間的攻防對抗具有理性,要從機器角度分析網絡空間對抗行為,保障復雜系統數據隱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介紹,海量移動互聯網數據具有差異化隱私需求,亟須解決海量數據安全難題,并根據隱私需求進行可定制化的數據安全服務。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也表示,數據安全是數字政務的“生命線”,奇安信將繼續以“零事故”為目標,為數字政務注入“安全力”。
數字經濟產出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
從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中心館穿越“數字隧道”,步入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以下簡稱“成果展”)展區,滿滿的科技感撲面而來。數字人、自然語言AI模型、機器人書法家等數字科技新產品、新應用遍布展館各處,令人不禁感慨一句“未來已來”。
只要輸入兩個關鍵詞,一段充滿想象力的網絡小說文本就在短短幾十秒內生成完畢。在阿里云展臺,超大規模語言AI模型“通義千問”展現出的創作能力讓人稱奇。
“你心里喜盈盈、樂洋洋,如同路旁盛開的蒲公英和貓眼花。”站在AI情緒識別3.0設備前,看著自己的緊張值、性別、心率變異等情緒相關數據出現在屏幕上,福州市民崔曉云感到十分新奇。恒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林治賢告訴記者,本屆成果展是AI情緒識別3.0的首秀,系統采用視頻捕捉人的面部表情、眼睛注視角度、語音情感等信息,以現代心理學理論為基礎,通過不同的數據模型綜合分析出測試者的非接觸式生理數據和情緒值,可以在不同的應用場景為使用者提供科學快捷的決策依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當前數字經濟產出效率已實現跨越式提升,這意味著數字化投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馮惠玲在峰會數字文化分論壇上介紹,數字記憶里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具有文化凝聚力、文化傳承傳播力、文化生產力等特征。她表示,數字記憶大容量、立體化、可視化、可沉浸等特征讓其中的文化元素得以深化、活化和具有時空流動性,實現長久的歷史傳承和大范圍社會傳播。因此,應當構建數字記憶,把歷史傳給未來。
記者了解到,本屆峰會上,作為主賓省之一的陜西省也為參展者帶來了最新的數字成果。陜文投集團聚焦文化科技平臺建設和市場化應用,集中展示了書畫藝術品大數據評估平臺、陜西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游陜西App等建設成果,以數字創新、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推動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充分釋放5G應用潛能,全面推進6G創新發展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福建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推動數字福建建設取得新成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5G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在28日舉行的“數字基礎設施·5G應用及6G愿景”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介紹,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5G融合應用深入拓展。6G技術研發也全面推進。
對于統籌推進5G規模化應用和6G前瞻布局,趙策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深化5G網絡覆蓋,提升5G應用規模;同時,推進6G技術研發。充分利用5G商用經驗先導培育6G應用場景,深入開展6G潛在應用場景研究,優化和完善6G典型場景及關鍵能力指標;此外,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望表示,當前5G已經進入深度部署和融合應用的階段。5G實現萬物互聯是支撐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的重要基礎,建設投入經濟產出和效益都十分明顯,需要深入挖掘5G融合應用的潛力,探索在行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創新賦能模式,為傳統行業的轉型注入數字的動力。
(光明日報福州4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