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洋浦保稅港區11項政策措施擴區試點成功實施
試點范圍擴大 政策持續賦能
(資料圖片)
日前,在2023年海南自貿港產業園區投資合作大會上,與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署項目合作協議后,安徽麥吉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東亞滿是期待,“雖然我們的項目不在洋浦保稅港區內,但仍然可以享受加工增值免關稅等優惠政策。”
今年4月13日,洋浦保稅港區11項政策措施(第一批)擴區試點成功實施,實施的范圍從保稅港區的2.23平方公里擴大到了洋浦經濟開發區的114.7平方公里。
從2.23到114.7,數字變化的背后,是壓力測試范圍的擴大和壓力測試場景的增加。
政策擴區
政策擴區、壓力測試,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以來,這兩個詞匯頻頻出現。
什么是政策擴區?為什么要進行壓力測試?
“簡單地說,就是將洋浦保稅港區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擴大到洋浦經濟開發區全區范圍內實施。”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局長張洪光說,洋浦保稅港區是海南自貿港的“樣板間”,擁有多項獨有的政策,全島封關運作后這些政策將在全省適用。在此之前,政策需要在洋浦全區先行先試,通過對政策實施、封關設施、公服平臺、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進行壓力測試,在監管中倒逼風險暴露,為全島封關運作積累試錯經驗,探索正確路徑。
早在2022年初,我省就開始啟動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擴區試點工作。同年12月,該項政策在洋浦和海口擴區試點成功實施后,省里要求加快擴區試點步伐,推動洋浦保稅港區政策從“盆景”變“苗圃”,以豐富壓力測試場景,確保壓力測試充分。
儋州市迅速成立工作專班,配合省有關部門,梳理出加工增值30%免關稅、簡化企業申報、“兩頭在外”保稅維修等18條政策措施,報給海關總署審批。
“政策擴區,難點在于找到合適的試點企業。”張洪光說,為了尋找適合的企業,工作專班對近3年來有進出口記錄的90多家洋浦企業多次拜訪摸底,最終篩選出10多家試點企業。
今年3月10日,海關總署下文同意第一批11項政策措施先行擴區試點實施。工作專班隨即圍繞該11項政策措施對試點企業進行指導培育,推動政策盡早落地。
12下一頁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