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楊曉妍
【資料圖】
5月6日,鄭州市民李先生曬出一張中藥單引發熱議。李先生稱其在鄭州市某醫院開30服中藥,合計23740.42元,因為對藥價存疑,李先生曾嘗試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反饋問題,“回復是明碼標價”。
李先生曬出的中藥處方顯示,4月8日,其在鄭州市第二中醫院中醫腫瘤科就診,臨床診斷為肺ca,指肺癌。
處方單內包含37種中藥,包含西紅花、蘄蛇、全蝎、蛤殼等,藥方中顯示,該處方中價格最高的一味中藥飲片為蘄蛇,540克共計5358.96元,約合9.924元/克,另有一味西紅花,90克共計3952.8元,約合43.92元/克。
處方單底部顯示,30服中藥合計24240克。并標注:處方當日有效,按衛生部規定,藥方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
該藥單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評論道:即便是分成30服,一服藥約重808克,接近2斤,患者如何服用?且每服藥約800元,是此藥方真有奇效還是名貴藥材堆疊謀利?
5月7日,頂端新聞記者聯系到該醫院,咨詢患者質疑藥方相關問題,接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中藥都是按照藥監局規定的藥材標價來制定的,若病患有異議可以到醫院進行反饋,我們來溝通解決。”
隨后,頂端新聞記者聯系鄭州市二七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詢問上述醫院藥方定價是否合理,工作人員說:“中藥、藥品的定價等相關問題屬于物價局管理,有相應的標準,醫院根據標準執行。”
7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聯系到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價格科工作人員回應:“因為鄭州市第二中醫院屬于公立醫院,對于西藥監管這部分是不允許加價的,中藥根據其不同種類,比如中藥飲片、中草藥等,相關的管理條例也有區別。”
同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向頂端新聞記者解釋,中草藥會因為產地、生產廠家、品種等因素影響,價格有所不同,“比如某品牌牛黃丸,不同藥店購買的價差會達到500元以上,其中就有產地因素以及天然或人工合成因素等影響。若對該醫院定價存疑建議投訴反饋。”?
對于李先生質疑的高價藥單現象,該工作人員建議:“消費者可以先和醫院溝通,若還是對價格存在異議,可以將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訴求反饋到12315平臺,我們接到這條線索后,會去到現場審查,若有違規問題會根據相關規定給予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