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小題1】不矛盾。
(資料圖片)
2、詩人寫處處蛙鳴,似與清幽的氛圍相矛盾,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用熱鬧喧騰的蛙鳴來彰顯整體環境的幽靜。
3、這是典型的以聲襯靜的手法。
4、(4分。
5、觀點1分,手法2分,闡釋1分。
6、)【小題2】既有因景色幽美而生出的怡然自得之樂(或閑適之情),也有因往日舊交零落殆盡而倍感寂寞的惆悵,還有志士空老、報國無成的慨嘆。
7、(4分。
8、答到其中2點即可得4分。
9、)【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
10、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11、點評:表達技巧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12、解題時應先明確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指出詩中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如反襯,要闡明用什么來反襯什么,回答要具體。
13、最后要闡明運用這種表現手法的效果。
14、而表達效果常涉及到內容和詩人的情感。
15、【小題2】試題分析: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
16、但結聯陡然一轉,長嘆聲中,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于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
17、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
18、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
19、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20、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21、 點評:理解一首詩中作者的情感態度,要因詩論詩,因事論詩,而不能隨便套用該作者現在的定論性的東西。
22、這就需要在鑒賞時認真體味,仔細分析,依據特定的詩作出特定的分析。
23、全面分析不要遺漏詞句。
24、即使是考查的是局部思想感情,但命題往往帶有“切口小,開掘深,采點全”的特點,所以不要簡單地寫幾句就了事。
25、附:《幽居初夏》賞析 這是陸游晚年后居山陰時所作。
26、八句詩前六句寫景,后二句結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
27、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28、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境,筆力開張,一起便在山關水色中透著一個“幽”字。
29、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
30、鄉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繞,有屋于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
31、這一句暗筆點題。
32、頷聯緊承首聯展開鋪寫。
33、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
34、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 暗寫所聞。
35、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
36、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從上至下,視野深遠,是從縱的方面來寫。
37、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一“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閑適。
38、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閑適,三者交融,構成了恬靜深遠的意境。
39、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
40、而且,這蛙鳴聲中,透出一派生機,又暗暗過渡到頸聯“籜龍”、“木筆”,著意表現,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
41、“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收拾初夏常見之物。
42、“籜龍”已過頭的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才開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
43、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的景物。
44、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然寫景,而承轉開闔,井然有序。
45、頷聯“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頭番筍”、“第一花”,則是山地風光,承前寫“山”。
46、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謹。
47、但頷聯寫湖,是遠處寬處景色;頸聯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光。
48、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必分寬緊遠近”,這就在嚴謹中又有變化。
49、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終老是鄉了。
50、但結聯陡然一轉,長嘆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出詩情蕩漾。
51、原來,盡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
52、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于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
53、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
54、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
55、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56、 陸游這組詩一共四首七律,這里選的是第一首。
57、四首詩都著意寫幽居初夏景色,充滿了恬靜的氣氛,但心情都顯得不平靜。
58、第二首有句云“閑思舊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見舊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暫時忘卻。
59、第三首頸聯說:“只言末俗人情惡,未廢先生日晏眠”,說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險惡不堪回。
60、第四首結聯說:“移得太行終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則是嗟嘆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實是自慨平生。
61、陸游晚年村居詩作,周必大評為“疏淡”,劉熙載稱為“淺中有深,平中有奇”。
62、這類詩的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陶”、“學白”。
63、從他大量的寫農村風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
64、即使所寫景物十分幽靜,總不免一語當起微瀾,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觸著”。
65、梁清遠《雕丘雜錄》說:“陸放翁詩,山居景況,一一寫盡,可為村史。
66、但時有抑郁不平之氣。
67、”這是陸游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著的個性的閃現,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