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以前這條路很窄,大家戲稱這是‘咽喉要道’,經過宅改,村民主動拆除老房子,拓寬道路,出行更加方便了。”近日,大余縣青龍鎮二塘村郭屋壩宅改理事會會長郭文平笑著說。
近年來,在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過程中,大余縣通過制定并落實宅基地資格權認定辦法、“一戶一宅”分配管理辦法、“一戶多宅”退出辦法和有償退出激勵機制等,鼓勵村民有償或無償退出閑置宅基地;同時,立足村落建筑、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引導群眾盤活利用退出和閑置宅基地,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禽園等“五小”庭院經濟以及鄉村旅游、餐飲民宿等新業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促進產業和村級集體經濟的聯動發展。目前,大余縣農戶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面積230多萬平方米;利用退出和閑置宅基地,打造宅改精品示范點33個;發展“五小”庭院經濟3056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民宿等69家、產業基地26個。
“我們將充分運用好宅改成果,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亂建、盤活閑置’的要求,推進‘宅改+’,把宅改和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等有機結合,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大余縣宅改辦工作人員黃睿表示。(葉嘉卿 葉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