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紅網時刻新聞5月10日訊(通訊員 彭永富)為貫徹落實“雙減”工作要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探索“智趣融通”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5月9日下午,瀏陽市澄潭江鎮教育發展中心依托轄區熊小蘭小學數學工作坊在槐樹完小舉行了一場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競賽活動。來自轄區各小學經初賽選拔出來的82名學生分兩個考室參與競賽。
“活動伊始,通過講述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引導學生要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立志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為國爭光,為民造福。”數學工作坊坊主熊小蘭說道。在競賽活動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勵志教育,是本次活動的“點睛之筆”。
競賽活動的第一模塊為口算,作答時間為10分鐘。競賽開始的鈴聲一響,孩子們拿起筆飛快地演算起來,教室里只聽得到筆尖在紙上“刷刷”游走的聲音,每個人都力爭在最短的時間里準確地算出所有算式,從孩子們專注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奮勇爭先的決心和信心。
競賽活動的第二模塊為趣味數學游戲及實踐探究,主要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問題探究能力、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游戲實踐過程中,孩子們全神貫注,仔細審題。有的低頭思索,細甄慢酌;有的信心十足,奮筆疾書;有的眉頭緊鎖,苦思冥想……孩子們臉上凝聚著認真,筆下流淌著知識,竭盡所能展現的是素養。“數獨游戲,千變萬化,奇妙無窮,我喜歡。”“老師說24點游戲健腦益智,所以我經常玩。”競賽結束后,孩子們依然意猶未盡地交流著。
“‘雙減’政策一方面要踩‘剎車’,把學生從過去繁重的作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要踩‘油門’,積極探索‘智趣融通’的學習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澄潭江鎮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減”的目標是減負擔,其本質是提質量,本次競賽活動一是落實‘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課標精神,使學生的學科視野由課本走向生活,讓他們在具有趣味性、實踐性、拓展性的學習活動中,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絢麗多彩的風景;二是致力于做到減負不減責、減負不減質,通過活動導行、以賽促教,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