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整個行業在這個階段的總趨勢肯定是越來越卷!”深圳市合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合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唐祖佳向記者感慨道。
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卷”既體現在少數優質項目和投資人的供需關系上,又體現在募資難上。目前,國資LP頻頻出手,成為股權投資市場最活躍的身影之一。
(相關資料圖)
“投資機構比原來多了,但是資金來源更復雜了,LP的訴求更多樣化了,優質投資標的變少了,所以全行業的操作難度肯定比原來更大。”
唐祖佳認為目前已經進入行業“洗牌”階段,那么,在整個行業大“洗牌”下,作為一家專注于ICT和醫療健康等相關領域的早期VC,合創資本又該如何應對?
帶著上述疑問,記者專訪合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唐祖佳。
基于自身優勢聚焦ICT行業投資
目前,從投資領域來看,合創資本長期專注于ICT和醫療健康相關領域的早期投資,目前在全球已投資100多家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高科技創新企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業聚焦是合創資本的差異化優勢。唐祖佳介紹稱,合創資本的“獵手”們大多出身理工科,產業基因深厚。
公開資料顯示,董事長丁明峰曾連續10年擔任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分管研發管理、海外市場銷售及投資等工作;管理合伙人唐祖佳曾在中興通訊、中國網通和三星電子有任職經歷,在市場、銷售、制造和海外投資等部門擔任管理職務;管理合伙人錢強歷任中興通訊產品部副總經理、海外區域總裁;合伙人齊瑋曾先后就職于萬孚生物、邁瑞醫療,有超10年醫療產品研發經驗。
合創一線投資團隊均具有10多年的產業背景和創業經歷。“過去我們整個團隊的工作經驗、資源積累都是在ICT這個細分方向,在這個行業積累的觀點和認知讓我們做ICT投資時更有競爭力一些,我們的投資理念“看得見、認得出、幫得上”都只能依靠歷史和現在不斷的持續專注才能做到。”唐祖佳強調。
合創資本參與投資的芯馳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芯馳科技成立于2018年,創始團隊屬于某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擁有超過20年的芯片設計及管理經驗,曾經帶領團隊設計的多款產品量產,智能核心處理器芯片在全球市場處于領先地位。
2018年9月,芯馳科技獲得包括合創資本在內的的天使輪投資。目前,芯馳科技的車規芯片產品已經覆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網關和MCU,已完成4個系列芯片的流片、已獲得最高規格車規認證并且實現大規模量產上車,服務超過260家客戶,覆蓋了中國90%以上車廠。
芯馳科技便屬于合創資本“看得見”的典型投資企業,“市場上還沒有看到他們的時候,我們就在天使階段介入了。”合創更大比例的投資案例還是“認得出”的案例。
投資布局從產業中游向上下游逐漸延伸
除了長期專注的ICT產業外,醫療健康類企業也在合創資本的投資布局中。“ICT行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其實是一種泛硬件跟軟件結合的產品形態。從產品角度來講,醫療器械更接近電子信息產品在醫療行業的體現。”唐祖佳介紹稱。
據介紹,合創資本主要投資早期醫療器械項目,在體外診斷、醫療影像和微創手術器械、心血管介入等領域均有布局。從醫療健康行業的產業鏈來看,下游主要是醫療服務機構,中游是醫療產品,而上游以各類零部件和原材料為主。
合創在這一領域的布局此前主要聚焦在中游,比如流式細胞技術和液相芯片技術的龍頭企業唯公科技、致力于質譜檢測新方案和新項目的行業領軍企業佰辰醫療等。
“目前,隨著中游行業的逐漸成熟,合創也開始更多關注上游的卡脖子技術以及顛覆性新技術。”唐祖佳說道。
除醫療器械行業,近年來,合創資本也開始加大對創新生物技術的投資,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等領域。例如,繼2022年種子輪投資后,今年1月,合創資本對濟因生物又追加了新一輪投資。濟因生物成立于2021年,是國內首家從事在體細胞治療的創新型公司。
在ICT領域,合創資本的投資布局也正在從中游向上下游逐漸延伸。
從合創資本ICT領域的投資圖譜中可以看到:其投資的橫軸是沿著產業鏈的分工,上游包括材料、設備、基礎軟件等,中游包括芯片、模組、數據中臺等,下游是整機和解決方案等。
唐祖佳表示,“我們過去投中游是最多的,如芯片、模組類的產品。而上游的材料和設備是我們國家目前最急需‘補課’的;下游的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自有品牌整機產品也很稀缺。”
而合創資本投資的縱軸是沿著產業周期的波動,包括消費電子和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和智能汽車;工業電子和智能機器,一直到全行業數字化智能時代。
近幾年,汽車電子和智能汽車是投資行業的主賽道,合創資本也陸續投資了數十個相關項目,例如,佑駕創新,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導遠電子,提供高精度融合定位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慷智集成,提供車內高速視頻數據傳輸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等。
ICT的基礎層是傳感、計算、通信和存儲。“這部分硬件在持續升級,合創也會持續進行投資。盡管未來的智能世界是“軟件定義的世界”,但硬件是真實世界跟數字世界之間的界面,數字世界需要高性價比的硬件去支撐軟件定義。”唐祖佳強調。
行業大“洗牌”下合創如何高效突圍?
“整個行業在這個階段的總趨勢肯定是越來越卷!”唐祖佳感慨道。
一方面,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卷”體現在市場供需不平衡。在投資機構及基金產品端,近年來,私募證券基金行業的管理人數量和備案基金數量都呈快速上升趨勢。
從數據便可見一斑。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3年2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2174家,管理基金數量148171只,管理基金規模20.29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優質的投資標的總體在減少。“隨著創業板、中小板以及科創板的開啟前后釋放了兩批紅利,紅利逐漸釋放完后,市場上的存量的優質公司必然階段性減少,新的優秀公司需要一個成長時間。”唐祖佳表示。
另一方面,行業的“卷”還體現在募資難上。近年來,從LP屬性來看,社會化資本比例降低,國資比例大幅提升。
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22年,新發起成立的母基金共113家。其中市場化母基金僅有10家,政府引導基金103家,數量是前者的10倍多。新發起母基金規模共5473億,其中市場化母基金規模764億,政府引導基金規模4709億。
“投資機構比原來多了,但是資金來源更復雜了,LP的訴求變化了,投資標的變少了,所以全行業的操作難度肯定比原來更大。”唐祖佳認為目前處于行業“洗牌”階段,“過程中會有一些優勝劣汰,可能一些機構募集不起來新的基金,或者投資質量不好,活躍度和持續經營能力降低,慢慢就會在市場消失。”
那么,在整個行業大“洗牌”下,合創資本又該如何突圍呢?
首先在項目端,作為早期VC,唐祖佳表示,“從投資標的的覆蓋、對技術的認知等方面看,早期投資的信息不對稱肯定不像原來那么明顯了,除了孵化項目外,大家的項目覆蓋能力在趨同。但我們也沒感覺到特別大競爭壓力,雖然有很多機構開始投早,但早期投資畢竟還是有挑戰的,尤其對投資決策要求很高,很多項目大家看了幾遍也不敢下手,真正敢出手的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
而在募資端,目前,合創資本的LP中國資背景投資人占比也很高。國資LP在常規財務訴求外,核心的差異化訴求主要四大方向,包括合規性要求高;具有針對性的產業引導和扶持計劃;地域性明確的“招商引資”的訴求;擴大自身直投的項目來源。
針對上述幾類訴求,唐祖佳表示,“合創資本管理過從國家到地方各級的政府引導基金,在合規性運作上具備成熟的管理經驗。”
一方面,大多數國資LP的產業扶持方向和合創資本自身的投資布局產業重疊度較高,如半導體、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智能化等產業,合創資本能較好完成產業扶持目標。
另一方面,合創資本的已投項目群和儲備項目池總體數量多、規模大,既能夠幫助地方政府找到一些具備良好契合點的優質項目完成招商落地,又能為國資LP提供相對豐富的直投選擇。
“核心來看,合創資本主要依靠自身已投項目和儲備項目的積累來為地方政府進行增值服務。相比一定要投資當地項目,地方政府更歡迎,也更看重高品質的增量項目。”唐祖佳強調。
5月20日,粵科金融集團將攜手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等單位合作舉辦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高峰論壇。同時,在活動上,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將隆重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競爭力評選榜單。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