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20日電題:記者手記:太湖水岸:臟亂魚市地,讓位“愉生活”
太湖之濱,生態之變悄然發生。
(資料圖片)
“沒想到,臟亂擁擠的魚市碼頭搖身一變,成了風景宜人的濕地公園,現在我幾乎有空就來。”在江蘇無錫小溪港漁咀公園,附近居民魏大爺對記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5月17日,市民在小溪港漁咀公園散步休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馬寧 攝
小溪港位于無錫經濟開發區南部,緊臨太湖。曾經,這里是遠近聞名的湖邊魚市,漁民們在此擺攤販魚產生的遍地垃圾不僅污染了生態環境,也給市民生活帶來揮之難去的煩惱。
“一到夏天,這里就會散發濃濃的腥臭味,遇到下雨天,更是滿地泥污走不動路。”魏大爺回憶說。現如今,魚市碼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現代化的濕地生態公園。置身小溪港漁咀公園,遠方太湖萬頃碧波,近處樹影花香、鳥鳴啾啾,一派江南好風景。
臟亂腥臭的魚市碼頭,變身為市民休閑、觀光的“愉生活”主題公園,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5月17日,市民在小溪港漁咀公園散步休閑。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原來,為了護好一湖碧水,2021年,小溪港生態修復工程啟動。作為項目承建單位,江蘇江達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湧告訴記者,與常見的污水設備外力干預不同,小溪港漁咀公園項目,在退漁還湖的基礎上綜合施策,以生態為紐帶,統籌左右岸、上下游、陸地水下,采用近自然凈化技術路線,提升區域環境容量和承載力。
“我們按生態鏈要素,采用底泥改良、水生植物系統立體構建、水生動物及土著微生物補給、生態監測、運行維護等技術措施,構建完善的生態體系,通過自養生態系統與異養生態系統的協同作用,打造了一座包括植被自然群落、沿湖生態濕地、親水棧道、觀鷺平臺、彩虹跑道的現代化城市濕地公園。”吳湧說。
舊港新貌,得益于生態凈化實現的水質提升,如今的小溪港,已與貢湖灣濕地公園、長廣溪濕地公園、蠡湖國家濕地公園等一系列湖濱濕地帶連點成線、“串珠成鏈”,共同構建起無錫太湖水體保護屏障,也為市民構建了一處處享受愉悅生活的好去處。
小溪港的變遷,是經濟大省江蘇致力保護修復生態系統,特別是水環境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水網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江蘇水域面積占比16.9%,居全國之首。
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累計建成45個生態安全緩沖區。2013年以來累計下撥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約150億元,用于環境保護、生態修復。通過系統化治理,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五年保持Ⅱ類,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提高至88.9%,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連年上升。五年來,在全省GDP連跨4個萬億元臺階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基礎和保障。”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說,只有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發展才能更有底氣,未來才能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