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討論痤瘡新藥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情況。
海外痤瘡新藥接連上市,全球痤瘡藥物市場預計將在未來穩定增長。近年來國內外多家創新藥研發企業投入痤瘡新藥的研發中,并已相繼向市場推出若干產品,其中包括多款價格明顯高于傳統藥物的產品,我們認為新藥滲透率提升、消費者對“健康美”的倡導將是未來痤瘡藥物市場穩定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全球痤瘡藥物市場將從2022年的99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175億美元,CAGR達5.5%。
(資料圖)
國內當下的痤瘡治療手段較落后,導致較多人群發病后遺留瘢痕,國內痤瘡治療手段有較大優化空間?,F有痤瘡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雄激素藥物、抗生素、維A酸、過氧化苯甲酰等,根據《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9修訂版)》,輕度及輕中度痤瘡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瘡應在口服藥物系統治療的前提下,輔以外用藥物治療。我國人群截面統計痤瘡發病率約為8.1%,但超過95%的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痤瘡發生,3~7%痤瘡患者會遺留瘢痕,目前國內的痤瘡治療手段仍有優化空間,具有更優療效、安全性更好的新型痤瘡藥物亟待開發。
國內痤瘡新藥研發快速追趕,多個項目處于臨床后期。截至2023年5月24日,國內最高研發階段處于臨床3期、2期的主要痤瘡新藥分別有5個/2個,研發策略包括:1)復方制劑:他扎克林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維A酸凝膠等,主要成分為已上市的藥物,通過復方新藥形態,增加抗痤瘡藥的藥效作用,相對多種單方聯合用藥提升便利性;2)開發新劑型:如鹽酸米諾環素泡沫劑改變傳統口服的方式為外用,提升了安全性;3)新分子實體:沙瑞環素、ASC40、福瑞他恩等,擁有區別于傳統藥物的全新機制,具有極高的稀缺性。
建議關注已布局品種在海外暢銷、或臨床研發進度同類領先的相關標的:三生制藥、開拓藥業、歌禮制藥等
行情回顧:本周醫藥板塊有所上漲,在所有板塊中排名上游。本周(5月22日-5月26日)生物醫藥板塊上漲0.01%,跑贏滬深300指數2.38pct,跑贏創業板指數2.17pct,在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偏上。
本周中信醫藥子板塊除醫療服務和醫藥流通外,其余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中成藥和中藥飲片漲幅較大,分別上漲1.70%和1.35%;醫療服務跌幅較大,下跌3.12%。
投資建議:
近期觀點:以盈利為核心,關注滯后型的反轉投資
疫后業績復蘇仍是核心主線,建議關注滯后型反轉的投資標的:康辰藥業、新產業、安圖生物、金域醫學、迪安診斷。
創新是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本源,建議關注創新產業鏈的投資標的:舒泰神、奧浦邁、畢得醫藥、森松國際、東富龍。
強調自主可控和擴大內需均有望推動醫藥先進制造業發展,建議關注高端制造相關投資標的:邁瑞醫療、開立醫療、澳華內鏡、海泰新光、惠泰醫療、微電生理。
中長期觀點:守正創新,配置高性價比的景氣類資產展望未來,我國衛生醫療費用占GDP比例的持續提升促進支付端擴容,在老齡化加速和消費升級的驅動下需求增長較為確定,同時創新研發帶動的產品迭代為供給端提供有力支撐,整體醫藥行業配置價值突出。
創新藥產業鏈:隨著美股加息預期見頂、投融資恢復性增長、國內創新藥醫保談判降幅預期溫和,均有利于創新藥板塊的估值修復以及產業鏈的回暖。
相關標的:恒瑞醫藥、榮昌生物、康辰藥業、康弘藥業、三生制藥、凱因科技、舒泰神;奧浦邁、鍵凱科技、納微科技、義翹神州、百普賽斯、畢得醫藥、森松國際、東富龍。
創新器械:在政策利好創新的背景下,本土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相繼推出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數量逐年攀升。
相關標的:惠泰醫療、微電生理、心脈醫療、百心安。
先進制造:強調自主可控和擴大內需均有望推動醫藥先進制造業發展,看好國產替代率低、技術壁壘高、集采風險低的設備龍頭企業。
相關標的:邁瑞醫療、海泰新光、開立醫療、澳華內鏡、祥生醫療、聯影醫療、華大智造。
疫后復蘇:前期因疫情影響而受損的院內診療和消費醫療等領域有望迎來業績修復,重鑄信心迎高質量發展起點。
相關標的:新產業、安圖生物、金域醫學、迪安診斷、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美年健康。
中藥板塊:新藥研發加速、行業監管規范化、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影響,均有望推動中藥行業市場規模呈階梯式增長。
相關標的:云南白藥、片仔癀、同仁堂、東阿阿膠、太極集團、固生堂。
風險提示:行業監管政策變化的風險,貿易摩擦的相關風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風險,新品研發、注冊及認證不及預期的風險,安全性生產風險,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