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啟動了兒童閱讀月活動。中國現代漫畫的鼻祖豐子愷先生之孫豐羽與現代教育大家葉圣陶的曾孫葉剛一起漫談了手機讀圖時代如何加強小學生美育,提高看圖寫話水平的話題。
(資料圖)
成語圖畫
呈現在手機上效果很好
豐羽稱,大家當下更多的是用手機快速閱讀,需要更多的圖畫,對文字的需求在降低,對圖畫的需求上升,這對插圖或者漫畫行業來說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
豐羽也注意到,他身邊的幾個孩子到了一定年紀都喜歡手機。“如何將你想給他傳遞的東西,適當地通過手機給他做一些展示呢?我們最近在做一些美育課,編了豐子愷先生畫作的一些講座,講座里邊很大的一部分是看圖猜成語。”豐羽說道。
成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小學生正處于學成語的階段,那就通過很多幅圖來呈現。豐羽介紹,“立竿見影”“開門見山”“打草驚蛇”“畫蛇添足”,這些豐子愷也都畫過。“拿這些畫跟二三年級的小學生互動,讓他們猜猜看畫的是什么,效果非常好。通過這種形式,就可以在手機上或電腦上展現。所以我覺得,在時代技術的進步下,我們要利用好現代科技,把傳統文化跟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教他們看圖寫話。”豐羽說。
豐羽認為,如何把這些有用的、有意義的、有傳統價值的信息通過手機看圖的方式向小學生傳遞顯得尤為必要,“我覺得當下一些藝術院校的美術畢業生,可以考慮在這方面發展,這些圖可以是說成語的,也可以是講故事的,每個人講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把這些故事匯總起來又是一個故事。這種教育的互動,既可以產生一大批就業崗位,也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及美育水平。”
通過圖畫
“描繪”出孩子的想象力
漫談過程中,葉剛提問道,“現在家長難,難在啟蒙教育。孩子們剛開始看圖寫話的時候暈,暈得孩子們嗷嗷叫,家長也沒有好的方法,急得‘直撓墻’。看到一幅圖,怎么去寫?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碰到這個問題。現在既然談到豐子愷先生的畫作,他的畫風影響了這么久,到現在還有那么多年輕人在學習,那么在一個小學生的眼里,如何從豐子愷先生的畫風里得到啟示,讓他想象的空間更大?”
對此,豐羽表示,爺爺豐子愷的畫作里邊的兒童,大部分都是用他自己的孩子作為素材、作為模特。他對子女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很敏感,通過捕捉、提煉,形成一幅幅作品。
現在傳得比較廣的、很經典的一幅畫作是以他長女豐陳寶為創作素材的《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我姑姑豐陳寶把自己的一雙新鞋,還有她妹妹的一雙新鞋,都給凳子穿上了,因為凳子四只腳嘛。然后我奶奶就追著打她罵她:‘你把鞋又弄臟了,把腳也弄臟了。’我爺爺豐子愷則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他發現了兒童的想象力,他就通過這幅畫把大女兒豐陳寶的想象力給點出來了。”
在豐羽看來,兒童的思維跟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強的,且沒有固定的思維,通過一幅圖,可以把自己身邊的一切結合起來,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想象力
需要保護而不是打擊
葉剛總結道,孩子對圖的理解,不光是孩子的事,家長、學校甚至社會都要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需要保護而不是打擊,只有這樣做,我們的孩子才不會去嗷嗷叫,他(她)眼前才會出現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的家長也不用去撓墻了。他們會發現,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未來。”
文/本報記者張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