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瀘州市龍馬潭區金龍鎮塘坡村大石磊大橋上望去,碧綠如玉的瀨溪河緩緩流淌,倒映著兩岸的樹影和朦朧的天色。河中不時能看到一抹淺亮的白色,隨之而來的還有陣陣漣漪,是魚兒在河面暢游。
(相關資料圖)
這樣一幅“山青水綠,魚翔淺底”的優美畫卷,正是龍馬潭區金龍鎮塘坡村試點創建基層河湖管護“解放模式”,創新探索以河長制工作室為核心,社會多方共同參與河湖管護的“1322”基層河湖治理機制的生動實踐。
“有人護、管得住、水清亮、產業旺”的基層河湖管護“解放模式”,自2022年在瀘州推廣以來,龍馬潭區高度重視,迅速對轄區內有河湖管護任務的70個自然村(社區)完成全面摸底調查,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創新類”的村(社區)9個、“復制類”的村(社區)43個、“鼓勵類”的村(社區)18個的分類開展推廣。各村(社區)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立陣地、列制度、建載體、出經驗,逐漸形成切實有效的龍馬潭區基層河湖管護模式。
社會多方參與 增強治水力量
5月30日,在金龍鎮塘坡村河長制工作室,墻上張貼著的“三支隊伍”的成員合照頗為醒目。塘坡村充分發揮基層黨員的帶頭作用和號召力,結合當地村民實際情況,組建“黨員護水先鋒宣傳隊”“銀發衛士巡護隊”“清河護岸保潔隊”3支隊伍。
金龍鎮塘坡村黨委書記吳曉玲介紹,“黨員護水先鋒宣傳隊”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利用壩壩會、廣播、微信群、村務宣傳欄、入戶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河庫塘水環境保護知識,增進群眾對河湖管護工作的了解?!般y發衛士巡護隊”由6名退休村干部和20名老輩村民組成,負責每周對河道水庫和規模較大的山坪塘衛生環境和水利設施進行巡護。“清河護岸保潔隊”則聘用20名脫貧人員,每天開展河庫保潔行動,將解放模式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現在退捕了,我們就響應村上的號召,加入巡河志愿隊伍,為美化瀨溪河出一份力。家鄉更美了,我們心里也更開心?!毕耐ド徲芍缘卣f。
吳曉玲介紹,隊伍組織起來后,塘坡村高度重視隊伍建設,切實加強隊伍培訓,定期開展“河長工作微課”,向隊員們傳授經驗、普及有關法律法規。同時,通過評選月度、年度“河長之星”廣泛宣傳并給予獎勵,鄉風文明生態超市積分兌獎等方式,激發村民參與河流治理的熱情。
此外,塘坡村還調動村警務力量參與共治,落實“河長+警長”模式。警務室民警常駐河長工作室,24小時受理涉河、涉水警情,做到河道管理全時段、無死角管控,大大提高了常見涉河涉水生態警情的處理力度和速度,對于遏制流域內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活動起到積極作用。
“在我們的積極宣傳引導和獎勵機制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理解、參與河流治理工作,逐漸形成了河長帶頭、黨員示范、社會多方參與的治理模式?!眳菚粤嵴f。
依托智慧平臺 讓治水更智能
金龍鎮塘坡村“解放模式”充分調動了社會多方力量參與河流治理,以“人治”走出鄉村治水新路子。而龍馬潭區大驛壩社區則依托智慧治理平臺,走出了一條“智慧治水”的路子。
5月18日,在大驛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利用智慧監管平臺對沱江沿岸進行“網上巡護”。工作人員操控鼠標,逐一調出沱江沿岸的監控探頭,通過遠程控制探頭旋轉角度,無死角地對沱江沿岸進行巡視。
“我們大驛壩社區沿江安裝了16組探頭,將沱江沿線全面納入眼見范圍內,完全實現探頭站崗、鼠標巡邏,極大程度減少了人力負擔,提高了我們巡河的效率。”大驛壩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國強介紹,部分監控探頭加裝有廣播系統,可實現指揮室遠程喊話和預制語音播放,對野泳人員進行勸離。如果發現河岸垃圾較多等需要人工處理的情況,則呼叫志愿隊伍趕赴現場進行處理。
據了解,16組攝像頭中,有2組具備AI識別功能,可以自動捕捉河道水位上漲。當水位觸碰到智慧平臺預設的黃色警戒線之后,系統會自動發送短信,向沿河的居民進行預警,通知沿岸車輛進行撤離;如果水位繼續上漲,觸碰到第二條紅色警戒線,系統會再次發送信息,要求沿岸居民立即進行撤離。
除了實現探頭站崗,大驛壩社區智慧治理平臺還打造河湖流域管理一張圖可視化平臺,標記沿河垃圾桶、公廁、救生桿、截污干管、污水井管網、人員密集場所、排水口等設備設施,也可實時查看巡河隊伍的巡護軌跡,發現問題時可以迅速的找到問題和關鍵所在,便于及時解決問題和開展工作督導。
智慧平臺的充分運用讓基層河湖管護更智能。據悉,目前,全區基本形成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解放模式”的基層河湖管理體系。(鄒文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