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消息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237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其中,MLF操作利率為2.65%,較此前下調了10個基點。
(資料圖片)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在此次MLF利率下調之前,央行已于6月13日下調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為去年8月以來首次下調。
市場普遍認為,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雙雙下調,是央行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穩增長的政策舉措,有助于修正經濟預期并提振市場情緒。后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有望下調,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減輕個人的還款壓力。
釋放穩增長信號,股市開啟狂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MLF利率下調的消息公布后,股市開啟了“狂飆”模式。
6月15日,寧德時代(300750.SZ)當日大漲8.19%,帶動創業板指大漲3.44%。截至6月15日收盤,上證指數漲0.74%,報收3252.98點;深證成指漲1.81%,報收11182.94點;創業板指漲超3.44%,報收2237.74點。
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0724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92.01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19.14億元,深股通凈買入72.87億元。
光伏、鋰電等賽道大反攻,權重股寧德時代、陽光電源(300274.SZ)、億緯鋰能(300014.SZ)、匯川技術(300124.SZ)等紛紛大漲。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消費板塊再度走強。
從股市的角度來說,央行降息的消息刺激了上市公司的經濟活動,短期內利好股市。但論降息對股市的中長期影響,還得看降息實施以后,實體經濟的提升程度。
銀行利潤或受壓
對于銀行業而言,此次降息意味著成本下降,但同時也意味著收入下降。
眾所周知,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凈息差,即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間的差額。
一方面,當貸款利率下降時,銀行的貸款收入就會減少;另一方面,當存款利率下降時,銀行的存款成本就會降低。因此,降息對銀行的影響取決于貸款收入減少和存款成本降低之間的平衡。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銀行都能從中受益。
一般來說,由于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擁有較多低成本存款和較高貸款定價能力,對于降息有更強的抵御能力;而中小型銀行由于擁有較少低成本存款和較低貸款定價能力,它們對于降息更有敏感性。
因此在降息周期中,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優勢相對更加明顯。
據悉,隨著新一輪降息潮開啟,國有行和股份行紛紛跟進下調存款利率。
6月8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六家國有大行集體下調存款掛牌利率。6月12日,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十多家股份制銀行也先后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調降幅度方面,股份制銀行與國有大行保持一致,活期存款利率均下調至0.2%,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
總而言之,從央行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下調可以看出,央行正在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降息也會給銀行業帶來一定的壓力,特別是中小型銀行。
圖源:圖蟲創意
LPR會跟著降嗎?
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是貸款利率是否會跟著下調。
好消息是,貸款利率很有可能下降!
為什么呢?一般來說,逆回購、MLF和LPR之間存在著傳導關系。當央行降低逆回購和MLF的成本時,商業銀行就有動力降低LPR報價,從而帶動貸款利率下降。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LPR是在MLF利率基礎上按照市場化方式加點形成的,MLF利率代表銀行的平均邊際資金成本。“疊加前期存款利率下調、CD利率低位運行等因素,我們認為今年6月1Y和5Y以上LPR均可能有所下行。”
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如果按照10個基點的幅度下調,則1年期LPR將降至3.55%,5年期以上LPR為4.2%。
時代周報記者就央行降息一事帶來的影響,采訪了一些普通儲戶。
“我平常會買買理財產品。”理財愛好者王林(化名)介紹道,“我知道MLF利率下調會影響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水平,進而影響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如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其收益率與貨幣市場利率密切相關,如果貨幣市場利率下降,那么余額寶等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下降。”
“我是做生意的。”餐飲老板張欣(化名)認為,“MLF利率下調會傳導到實體經濟,有助于緩解我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降低我們綜合融資成本,提振企業的信心和投資意愿。”
“我有房貸。”上海90后白領陳某如是說,“我只知道MLF利率和LPR息息相關,如果MLF利率下調帶動LPR下調,那我下個月的房貸利息就會減少一點,減輕我的房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