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特地百度了ALL IN 的意思,發現這個詞源于梭哈或德州撲克,有孤注一擲的意味,是有危險性的詞匯。”豐田中國人士認真解釋了他們對ALL IN的理解,豐田從不ALL IN某一項技術。
(資料圖片)
之所以談到這個詞,是因為在6月14日全球股東大會前,美國和歐洲部分豐田股東團體和綠色和平組織猛烈批評豐田對于純電車的態度,要求豐田真正將重心轉向純電車,并要求罷免董事長豐田章男。
對此,豐田主要股東用選舉豐田章男連任作為回應,并繼續強調“智能化、電動化、多樣化”的戰略,申明全方位電動化≠ALL IN 純電車。
搖擺的豐田?
事實上,無論是G7(七國集團)前幾大日本汽車巨頭的聯合發聲,還是豐田章男在多個場合的單獨表態,都在表達一個意思,豐田并不認為純電是零排放的最優解決方案,這被歐美媒體理解為豐田章男拒絕全面電氣化轉型。豐田章男曾表示,世界還沒準備好完全走向電動化,理由包括充電基礎設施不足、電池材料短缺以及許多國家依賴排放碳的化石燃料發電。
豐田展示的氫燃料電池系統
因為這些看起來不合時宜的表態,豐田章男遭遇罷免議案,不過,股東在14日的大會上依然選舉他為董事長,不過支持率只有85%,比上一年時降低了8個百分點。日本企業有反思的傳統,即使支持率的些微下降也是難以接受的。
豐田章男需要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那就是在真實表達觀點和全球輿論之間做一個平衡,擺脫給全世界以“搖擺的豐田”這一形象。這家汽車界的冠軍之師的一舉一動牽動無數人的神經,如果豐田不作出表率,很多歐洲、美國和日本企業無法下定決心。
美國最大的兩家養老基金——紐約市審計長辦公室和加利福尼亞州公務員退休基金是豐田章男最大的反對者。《華爾街日報》援引紐約市審計長Brad Lander的觀點稱,“豐田汽車未能像其同行一樣及時轉向,大舉擁抱電動汽車,我們希望該公司讓我們相信此類轉變正在進行當中,以及公司將采取有意義的措施,朝著實現全電動汽車的承諾邁進。”
一段時間以來,綠色和平組織也持續抗議這家最大汽車企業電動化轉型不徹底,股東大會當天,該組織在場外拉起橫幅激烈抗議。該組織的宣傳將對豐田形象造成折損。
專設純電車工廠
上海車展時豐田的展臺
之所以引發質疑,是由于豐田多個零排放路線齊頭并進,與全方位電動化口號不符。對此,豐田的解釋是“全方位電動化”表達的是一種態度和決心,并不是指豐田只選擇純電路線。相反,豐田將根據全球各地區差異,采取不同的路線,如混動、插混、純電、生物混合燃料和氫燃料電池車。
事實上,豐田不會也不可能放棄自身的優勢——數十年成功運營經驗、數十年技術儲備以及大量在全世界暢銷的燃油車型。如在印度和巴西,豐田將發展生物混合燃料;在美國、日本、東南亞市場,豐田的燃油車還具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在美國,豐田的混動車優勢明顯。
不過在中國,豐田三十年來拿下的市場份額正不斷被蠶食,發起猛攻的正是中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增程混動、還是插混、還是純電車。
可能為了平息外界的持續質疑,數日前豐田在日本召開技術說明會,公布成立純電車工廠,首任負責人就是加藤武郎,此君非常引人注目,此前三年均在深圳工作,負責豐田在深圳與比亞迪合資合作的項目。
被寄予厚望的加藤武郎
為了學習比亞迪在“三電系統”的先進技術,2019年底豐田決定與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將比亞迪“三電系統”裝配在中國電動車上,目前在一汽豐田銷售的BZ3便是裝配和比亞迪三電系統的純電車型。
疫情三年,加藤武郎扎根中國,一次也不曾歸國省親,三年后,“學成歸國”的他得到嘉獎和擢升,擔任豐田純電車工廠的總負責人,擔負起為全世界研發豐田下一代純電車的重任。
根據豐田的計劃,2026年,由純電車工廠生產的下一代純電車將上市銷售,這些車型搭載更高效鋰離子電池,續航里程將達到1000公里,到2030年將生產170萬輛,幫助豐田將純電動車銷量提升到350萬輛。
上圖從左至右依次展示的是現行版電池、計劃于2026年搭載使用的“性能版電池”、計劃于2026~27年挑戰投入實際應用的“普及版電池”。之后是挑戰于2027~28年投入實際應用的“高性能版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畫面中間三款電池出于商業保密對圖像進行了模糊處理。
固態電池官宣
為了讓外界堅信豐田的實力,數日前豐田還突然官宣了有關固態電池的消息。按照豐田中國公布的信息,豐田的固態電池為全固態電池,最快量產時間是2027年,如果該電池順利量產,豐田純電車的競爭力無疑將陡增。
官宣的固態電池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為固體,離子運動速度更快,對高壓、高溫具備更強的耐受力,能夠帶來穩定的高功率、增加續航里程以及進一步縮短充電時間。全固態電池短板是壽命較短,固體電解質隨著電池的充放電反復膨脹和收縮,可能會引發龜裂,導致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流動會變得困難。
這一技術和材料問題困擾相關企業多年。數日前,豐田全球技術負責人中島裕樹表態找到合適的新材料,這一課題已經克服。不過出于保密的原因,豐田并未透露找到何種材料,也未透露如何降低固態電池高昂的成本。
此前,豐田全固態電池計劃率先用于混動車型,但根據豐田數日前的技術說明會,純電車型將率先裝配固態電池,如果這款充電10分鐘能行駛1200公里的電池能順利量產,純電車型的續航問題和安全問題將得到解決。昨天豐田中國解釋說,當下有些技術和材料都具備條件,因此給與研發人員更高的目標,提前裝配純電車。
目前多家企業已公布固態電池研發計劃,該電池被認為將改變純電車的未來。此前日產汽車也公布了到2028年量產固態電池的時間表,可以預見,在固態電池上,各家車企已打響了不見硝煙的戰役。國內固態電池領域專家孫學良表示,未來10年,將是全固態電池研發的關鍵機遇期。有專家預計,如果豐田率先量產固態電池,將大幅改變目前純電車的市場格局。
根據豐田電池矩陣規劃,從2026年到2028年,豐田將陸續發布“性能版電池”、“普及版電池”、“高性能版電池”和“全固態電池”。
“十多年來,第一次見到豐田召開類似的技術說明會,還一次性公布近20項黑科技”,豐田中國人士表示,因為豐田一貫比較謹慎,未來的技術不會提前泄露。“能提前說,說明是有把握的。”
難得一見的技術說明會由全球技術負責人中島裕樹主持
中國市場上突飛猛進的新能源車是迫使豐田做出轉變的主要原因。據內部人士透露,疫情三年中國新能源車巨大進步對豐田總部高層形成巨大沖擊,讓豐田總部意識到需要在新能源車領域更加努力。6月下旬,豐田全球領導層將到訪中國,與合作伙伴會面,就在中國建立可自循環的電動化智能化相關體系進行深入探討,6月底,位于常熟的豐田中國技術研發中心將公布一系列本地化的落地技術。
深度觀點:熱衷聽“ALL IN”爆炸性消息的人們又失望了,由于全球地區差異和對零排放的不同理解,豐田選擇了一條更穩妥更可持續的道路。事實上,不管環保主義者怎么說,車評君認為從企業角度,這是更為務實的選擇,不過,也只有技術儲備如此豐富的豐田,才有可能選擇這條道路,“別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的前提是手里雞蛋不少,不是嗎?
原文標題 : 豐田:全方位電動化≠ALL IN純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