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廣州6月19日電 (記者 王華)以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正逐步成為支撐中國出口的主要力量。胡潤研究院19日發布《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深圳等位居前十。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援引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內容稱,從長期來看,由天然氣供應鏈中斷主導的能源危機將推動低碳能源的發展,今年一季度,全球光伏融資達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國際能源署預計2023年太陽能產業投資將首次超過石油。
據了解,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尤其是光伏產業同樣飛速發展,2022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當年8月,中國光伏發電裝機首次超越風電。今年一季度,全國光伏新增規模同比增長155%,相當于去年上半年新增裝機的總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測,中國光伏裝機總量將在2023年正式超越水電,成為全國第二大電源。
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26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胡潤稱,“隨著全球綠色轉型持續推進,中國有望從世界最大的化石能源進口國,轉型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出口國。”
該份榜單調研報告稱,對城市而言,新能源產業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企業聚集程度,反映了城市創新能力和產業環境的優劣,也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力,“能夠抓住新能源產業機遇的城市,未來將在中國財富地圖上占據更好的位置”。
此次榜單,胡潤研究院分別對各城市的新能源優質企業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業集聚度、新能源投資熱度集聚度進行信息采集和評分,最終進行綜合匯總并排名,列出了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中國城市50強。其中,深圳、上海、蘇州、北京、常州、廣州、武漢、成都、天津和合肥位居前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