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空軍某機場外場,飛行員魏孝綱站在轟-6K飛機前。他有著近30年飛行經驗,現在仍堅持在一線。
4月19日,空軍某機場,90后飛行員臧鵬(右一)和祁彤宇戴著3D眼鏡在武器火控飛行模擬器上訓練。該套訓練系統可以模擬實際飛行中90%的訓練課目。
4月19日,空軍某機場外場,維吾爾族飛行員穆特發·艾利在駕駛室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9日,空軍某機場外場,24歲的機務舒偉卓對發動機進行維護。
4月20日,空軍某機場外場訓練中,該飛行大隊大隊長張斌在塔臺工作。
高原駐訓期間,轟-6K飛越雪山。魏孝綱/攝
4月20日,空軍某機場外場,一架轟-6K完成訓練任務后降落,地面一架轟-6K滑出停機位準備起飛。
4月20日晚,空軍某機場,機務人員在完成訓練任務的一架轟-6K上進行檢查。
在空軍航空大學讀書時,黃誠的夢想是“指揮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他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論某新型雷達在轟炸機上的應用》。這個1999年出生的小伙子,畢業后如愿成為一名轟炸機飛行員,來到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開上了“戰神”轟-6K戰機。
在二大隊,“夢想”似乎觸手可及。31歲的副大隊長張成梁離開家鄉時,父親囑托他“能飛多遠飛多遠”。28歲的中隊長穆特發·艾利在畢業分配前夕,主動申請來到這支空軍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立戰功的轟炸機部隊,并在畢業申請書里寫道:“我愿意到軍事斗爭準備最前線去”。
駕駛“戰神”去戰斗,是這群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事,為此可以付出百般努力而不覺辛苦。穆特發·艾利為了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轟-6K飛行員,在2017年來到大隊后便開啟了“5+2、白+黑”模式。他將戰機的千余個性能參數編成順口溜背誦,并堅持記錄學習感受和飛行體會,積攢下10多本航理學習筆記,累計100多萬字。
副團長李曉松感到,這群年輕人身上有一種朝氣蓬勃的拼勁和自信。因為他們的到來,大隊也越來越“年輕態”。“過去,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轟-6K副駕駛需要兩年時間,而現在實現這一目標只需要200多天。”李曉松介紹,現在大隊飛行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
為了加快培養年輕飛行員,二大隊下了不少功夫。他們以中隊為單元,按老、中、青3個層次編組訓練,通過任務牽引、以老帶新幫助年輕飛行人員快速“拔節”。大隊將“早日參加戰斗”作為為戰育人的座右銘,執行重大任務時,堅決摒棄“比武競賽湊尖子”“大項任務用老不用新”,將新員老員一視同仁,只要符合任務條件就可以上。
黃誠正是隨大隊“拔節”生長的飛行員之一。2022年年初,剛來報到3天的他就加入大隊的戰法研究團隊,每天參加業務研究、執行訓練任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憑借刻苦努力,黃誠很快從“小白”成長為骨干,作為主力參與完成了大隊研究形成的兩套突擊戰法。
穆特發·艾利也參與撰寫了《轟-6K飛機某突擊戰法》,還獲得戰區空軍二等獎。除了和團隊戰友一起鉆研戰法,他還自我加壓,堅持學習英語,練就了一口純正的美式發音。穆特發·艾利還主動承擔大量外軍資料的翻譯梳理,并在每年團里組織的航空英語考試中當教員,輔導培訓其他飛行員。
在穆特發·艾利看來,跟隨大隊戰友奮力拼搏的過程,就是在追夢的路上奔跑。“把自己的夢想與強國強軍夢融合在一起,才能找到夢想打開的更多方式。”穆特發·艾利說,每次登上轟-6K,駕駛戰機升空,飛行員的價值感與使命感都尤為強烈。
張成梁理解這種感覺,“駕馭‘戰神’,我們承載著的是如山的使命,必須拼盡全力。”他說。2018年,這名90后小伙兒以團隊最年輕飛行員的身份,首次參加某海空聯合演習,發射某新型導彈攻擊海上目標。
面對這個難啃的“硬骨頭”,張成梁主動請纓,研究靶標附近海島地形,仔細推演計算。經過他的精心操縱實施,導彈一舉命中目標,他也與機組成功開創新型導彈攻擊海上目標的先例。
如今,“熱愛挑戰”的張成梁又成為全師最年輕的副大隊長。自2017年開始執行遠洋任務以來,他先后20多次參加執行應對行動和島礁巡航,并多次和強敵對手“空中拼刺刀”,均圓滿完成既定任務。
穆特發·艾利于2022年年初執行某遠海戰巡任務,途中也曾遭遇對手。隨著戰機高速飛行,雙方距離越來越近,幾乎可以看清對方戰機的掛載、飛行員的面部。
耳機里不斷傳來告警聲,屏幕提示被雷達跟蹤照射,但穆特發·艾利毫不畏懼。他手握駕駛桿穩穩操縱著戰機,保持戰機高度不變、航向角度不偏,繼續巡航,同時密切監控著對方一舉一動。很快對方駕機偏轉航向,悻悻離開了。
“飛得越遠,感覺祖國離自己的心就越近。那種身后強大的信任與支撐,默默地看著我們。只要一聲令下,即便有再多再大的危險挑戰,我都會義無反顧地起飛。”穆特發·艾利說,飛翔在海天之間,心底會有一種義無反顧的決心: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挑戰!
近年來,依托任務所需,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的實戰化訓練也在不斷向全領域、全系統、全彈種拓展,遠海遠洋訓練已體系化常態化,先后140余人次受命圓滿完成南海戰巡、島礁巡航、前出島鏈等任務。
“飛出國門,我們代表的就是中國,世界上能有多少職業,能讓你代表國家!”飛行員黃誠興奮地說。他至今記得第一次隨隊執行夜航任務,夜空靜謐,月亮就掛在天邊。透過機艙窗戶,黃誠看到轟-6K寬大的機翼下,映射著城市璀璨的霓虹和村莊里溫暖的燈光。
安寧幸福的畫面展現在他眼前,那一刻黃誠緊握駕駛桿,內心感到無比充盈堅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寫文 李雋輝 攝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