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產業和教育怎么融合

2023-06-26 13:50:38 來源: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導讀


(資料圖)

壹 ||由于體制機制的問題,產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的融合存在天然的障礙。

貳 ||如果政府能夠用培訓券的方式,為學徒和實訓基地提供補貼,雙方的成本就能進一步降低。企業獲得自動化工程師的數量,也能批量增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中央政府層面受到高度重視,多項改革方案和實施意見接連出臺。6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九聯合印發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從五個方面提出19條政策措施,力圖賦能產業與教育的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

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事關產業轉型升級的全局,特別是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下,只有全面提升人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才能實現,經濟發展的動能才能充分發揮。這是過去幾年,政策重心向職業教育傾斜的理論基礎。

現實中,職業教育要想在服務產業發展方面真正取得突破,并非易事。根本原因在于,教育體系內,職業教育被認為是“差生”的選項,長期遭受污名化;同時,產業發展不但沒能為職業教育正名,反而為“學生工”的濫用提供溫床。這樣的情況下,學習不好的“差生”只能去職業學校混日子,最后被送到工廠“擰螺絲”,加深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也是一種特別的“產教融合”。

無論制造業還是服務業,當它是勞動密集型驅動時,對勞動者的技能需求很小,就無法產生刺激信號,驅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結果就導致勞動力市場的技能短缺。這種“產教融合”反映的是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這種低技能均衡的狀態無法支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職業教育培訓帶有公共屬性,給企業產生私人收益的同時,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社會收益。因此,不能完全由市場決定技能的投資行為,需要政府介入,促進技能在*程度上滿足產業需要。就這一點而言,為職業教育賦能是政府履行公共職能的應有之義,提升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題眼”。

01 痛點:制度性障礙

但由于體制機制的問題,產業發展和職業教育的融合存在天然的障礙。

企業追求的是效率和利潤,學校履行的是政府的公共職能。正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企業承擔辦學的主體責任,或讓學校從學生身上獲取太多利益,都會導致功能錯位,滋生各種問題。

“倒賣學生工”就是過去十年屢禁不止的痼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厘清產業和教育各自的邊界,同時為兩者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談再多的產教融合都只會是空中樓閣。

在國家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上,社會司司長劉明表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必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但在現實中,“有的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匹配度不高,專業鏈對產業鏈沒有形成有效支撐。”

產教供需不匹配是首要問題,背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工人的技能需求疲弱,投資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低。其二,滯后的職業教育無法快速跟上企業設備和技術發展的需求,技能人才供應的速度和質量都有限。其三,技能形成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分享機制不完善,學生和工人負擔過重。

針對這些問題,此次《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的出臺,為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并為破解產業需求和職業教育“兩張皮”的問題創造條件。僅從頂層設計角度看,這些政策毫無疑問是直擊要害的,但落地執行的有效性仍有待觀察。

在筆者看來,與其被產教之間“強扭的瓜不甜”的問題困擾,不如在產教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在根本原則和利益不動的情況下,通過機制創新,彌合各自存在的制度性障礙。

具體來說,職業學校存在的問題,是對產業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反應滯后。教學內容和儀器設備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老師講課的內容偏重理論,實踐應用薄弱。學生的實習實訓往往流于形式,專業不對口時常發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畢業后難以滿足企業即刻用人的要求,即便入了職也必須從頭開始重新接受培訓。學生在職業學校得不到很好的技能培訓,不僅是錢和時間的損失,也加劇社會對其“污名化”的刻板印象。

用人企業面對的問題則是技能培訓的“外部性”,付出高昂成本對工人進行技能培訓,但培訓好的工人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挖走或要求漲薪,導致員工的流動性增加,得不償失。

此外,國家對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投入,也存在渠道單一、有效性不足以及層層浪費乃至挪用等問題。

02 路徑:市場機制

產教融合難,說到底是職業學校、學生、用人企業和政府等利益主體各自的痛點問題沒法解決;如果這些痛點得不到解決,再怎么賦能產教融合,都只會是看著熱鬧而已。

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需要建設以市場機制為路徑的產教融合,即在產業需求和職業教育之間,搭建以公共實訓基地為平臺,市場化運作的崗前培訓機制,用于銜接產教,解決痛點,分擔成本,共享利益。這樣才能更好實現“以教育人、以產成人”的目標。

以智能制造行業為例,筆者正依托上海一家智能制造實訓基地,開展自動化工程師學徒制培訓,通過招募機械、電氣和自動化等專業的應屆本科和高職畢業生,為他們提供為期三個月的技能培訓課程。

授課老師來自企業,有多年工程師經驗。實訓的機器設備,也是企業慣用的。考核合格畢業后,學員會被安排到自動化行業的不同企業,從事機器人系統集成、調試編程、售后維護等工作,積累不同的項目經驗,通過“干中學”來獲得技能提升,為成長為成熟的工程師打下基礎。

對企業來說,實訓基地的學徒制項目,為他們培訓篩選出一批技能合格的工程師助理。而且,他們受到學徒協議的約束,在職穩定性強,企業不用擔心過高的離職率。

通過一兩年的項目訓練,企業可以把優秀的人留下。因為痛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企業愿意為學徒的技能提升支付費用,這就減少了學員的支出,也為實訓基地的可持續運作提供資金。

在此之外,如果政府能夠用培訓券的方式,為學徒和實訓基地提供補貼,雙方的成本就能進一步降低。企業獲得自動化工程師的數量,也能批量增加。

這種模式還處在試驗階段,理想的設計是為學徒制培訓項目設置一個“投資包”。

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支付三分之一的投資進入市場化運作的實訓基地接受特定技能培訓;待學成畢業后,企業招聘面試,錄用后支付另外三分之一的投資給實訓基地。如果企業認為學徒技能不合格,實訓基地也要自行承擔培訓質量差的損失。待學徒通過試用期轉正后,政府支付最后的三分之一投資。

這樣就能實現學徒、企業和國家分擔成本,實訓基地作為產教融合的橋梁,承擔把職校學生轉化成企業技能人才的功能。

總之,產教融合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如何實現產教融合,還需多方面探索。借著此次《實施方案》的東風,筆者希望在多年關注的智能制造領域,探索出一條盡可能貼近產業需求的自動化工程師培養路徑。

(作者系德國耶拿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德技能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欧美黑人XXXX高潮猛交|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中文字幕avdvd| 日本不卡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黄色一级一毛片| 国产男女插插一级|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 日韩欧美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xxxx性视频|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羞羞网站免费下载|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尤物|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eeuss影院在线观看|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免费|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护士系列sdde221取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