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5時,隨著最后一根索股精準就位,歷時52天的牂牁江大橋主纜索股架設順利完成。
建設中的牂牁江大橋。
牂牁江大橋為納晴高速重點控制性工程,全長1849米,主跨1080米,主橋結構形式為雙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橋面距江面最高距離380米。是第1座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全過程“純貴州造”的懸索橋。
(資料圖)
牂牁江大橋完成主纜索股架設。
牂牁江大橋完成主纜索股架設。
“大橋主纜采用的1960MPa鋼絲由貴州鋼繩集團加工制造,大橋主纜分左、右幅兩根,每根主纜由199根索股組成,每一股是由91絲5.25毫米鋼絲組成,鋼絲總長達6.91萬公里,可繞地球1.7圈。”納晴T15標項目負責人趙明富告訴記者,主纜索股于5月5日開始牽引,6月25日全部牽引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單幅4根,歷時52天。
工人正在緊攬索股。
“主纜是懸索橋關鍵受力構件,被稱作大橋的“生命線”,我們在主纜索股架設過程中,面臨高空作業(yè)安全風險大、精準定位難度高、牽引架設效率低,以及晝夜溫差大帶來的線性控制難等問題。”趙明富說,為了保障工程建設的進度和安全,項目以“白天牽引、夜間調索”的交替施工模式,利用深夜溫度及風速較穩(wěn)定的窗口期,使用2臺高精度全站儀 同步協(xié)同測量調整索股線型,確保了索股牽引的精度無誤。
建設中的牂牁江大橋。
目前,大橋上部結構施工將轉入緊纜、索夾吊索安裝和鋼桁梁吊裝階段。大橋建成后,兩岸路程將由現(xiàn)在的1小時縮短為1分鐘,真正做到了天塹變通途。
工人正在緊攬索股。
建設中的牂牁江大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青
編輯 安啟余
二審 蘆曉娟
三審 成嘉廷 陳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