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坊 共享聯盟·吳興 秦樂妍 顏志操
人物名片:徐維麗,1969年出生,遼寧海城人,中共黨員。現為湖州市吳興區“平安大姐”社會工作室負責人。
“平安大姐”團隊 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國內童裝業的風向標。25平方公里中心鎮區范圍內,1.4萬多家童裝類企業年產童裝超14億件,創造了700多億元的童裝年銷售額,占據全國童裝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
走在織里街頭,滿眼是琳瑯滿目的童裝、風格迥異的店鋪。隨便走進一家,都能聽到“叮咚叮咚”的網絡提示音和直播間里主播賣力的帶貨聲。
童裝產業的壯大,吸引了45萬名新老織里人在這里創業生活,徐維麗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從遼寧老家到織里進貨時,徐維麗被當地良好的創業環境打動,便舉家搬到織里,創辦了童裝公司。
徐維麗 受訪者供圖
徐維麗在織里創業的第二年,當地的流動人口登記數量猛增至14.2萬余人。產業興旺也帶來“成長的煩惱”。徐維麗印象中,當時織里創業氛圍的確濃厚,但環境臟、秩序亂、矛盾多也是事實。
更難的是,當時的管理人員行政編制配備未考慮流動人口因素,僅與戶籍人口掛鉤。不到200人的在編干部隊伍管理著一個“人口海量、企業眾多、群體文化差異大”的地區,被不少人無奈地稱作“大人穿童裝”。
徐維麗 共享聯盟·吳興 秦樂妍 攝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發動群眾創建平安和諧社會,是“八八戰略”指引的方向。2004年4月2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建設平安浙江工作座談會。會議明確提出,必須按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隱患,開展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平安浙江建設;當年5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委召開十一屆六次全會,作出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此后,浙江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持續織牢織密涵蓋各領域、多層次的“大平安”網絡,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我在織里發展,也想為這片土地作點貢獻。”正如身穿的紅衣服一樣,徐維麗熱情似火、“愛管閑事”,誰家有矛盾、誰家犯了難,她都會去勸解、想辦法。慢慢地,徐維麗在織里有了些名氣,老鄉有困難都愛找她幫忙。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徐維麗找來同在當地創業的老板娘們,于2015年12月24日成立“平安大姐”工作室。
織里鎮利濟西路160號,是“平安大姐”工作室所在地。門兩側的大字引人注目:“真誠、博愛、感恩、奉獻”,這是工作室的服務原則;“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只要您需要”,這是工作室的服務時間。
徐維麗在調解糾紛 共享聯盟·吳興 秦樂妍 攝
“大姐,你太牛了!要不是你,我根本找不到他人,更別想拿賠償了。”我們還沒進屋,就聽到里頭有人道謝。
致謝人叫張良。一個月前,他抱著一堆童裝樣版來找“平安大姐”評理。原來,他家的裁剪師傅因不滿放假時間,故意在打版時少放了兩個袖子。等發現時,裁剪師傅早就關機走人,還帶走了裝有衣服樣版的U盤。為了準時交付訂單,張良不計成本臨時讓人重新打版,光布料損失就達1萬多元。
了解情況后,徐維麗通過親戚、同鄉等各種關系,終于輾轉聯系上了那名裁剪師傅。徐維麗前后打了17個電話,從法理和情理展開勸說,總算讓其認識到了錯誤,并把1.2萬元布料賠償款打了過來。
2015年,“平安大姐”團隊成立初期,徐維麗(后右一)在給新居民調解矛盾糾紛。受訪者供圖
送走了張良,徐維麗從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了她的寶貝——“平安大姐”工作日志,將這次調解的基本情況和工作心得記錄下來。這是她在近8年的調解工作中養成的習慣。
翻閱這十幾本工作日志,我們仿佛看到了“平安大姐”工作室的成長史。
創立前幾年,工作室的成員除了徐維麗,還有14位和她一樣在織里創業的老板娘,她們調解最多的是新居民的勞資糾紛、經濟糾紛和家庭糾紛。
近些年,工作室成員已經增至30位,來自全國17個省的24個地方。徐維麗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將她們分組,讓每位大姐都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比如,徐維鴻擅長處理勞資糾紛,胡艷杰擅長調解經濟糾紛,馬玉蘭擅長解決婚姻家庭矛盾,閔錦水則專注于鄰里糾紛。“我們的大姐懂織里、愛織里,用‘他鄉遇故知’的情義化干戈為玉帛。”徐維麗說,“平安大姐”的調解法寶就是“用情”。
徐維麗在調解糾紛 受訪者供圖
另一個可喜的變化是,00后也加入了“平安大姐”,在處理同齡人的糾紛時發揮出優勢。去年9月,00后設計助理小偉在7天試用期后,與00后老板鬧翻,選擇辭職,求助“平安大姐”幫討試用期工資。徐維麗靈機一動,派出同樣是00后的劉嘉琪,果然同齡人思想觀念相近,彼此更容易溝通,矛盾調解很順利。
“矛盾越來越多元化、復雜化,我們的調解工作也得與時俱進。”徐維麗說,2019年,“平安大姐”工作室入駐織里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和婚姻家庭調委會、商協會工作室、金融糾紛調委會等多種社會力量一起組團服務;2020年,工作室開通了線上云調解,克服時空距離,化解糾紛更加省時省力;在“平安大姐”的感染下,律師、醫生、快遞小哥等群體的138位志愿者也加入到矛盾糾紛調解隊伍中。自2015年成立工作室以來,“平安大姐”已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600多起,化解率98.1%,滿意率達100%。
“平安大姐”團隊 受訪者供圖
和諧穩定的社會是最具競爭力的發展環境。眼下的織里,新老居民共治共享、融合共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平安大姐”依舊忙碌。
又到了每月一次的頭腦風暴時間,“平安大姐”們將調解過的案例及身邊的事例歸納整理形成《基層治理觀察》,在化解矛盾的同時,給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以前是出了事情‘看急診’,現在要逐步向‘治已病、防未病’轉變。”徐維麗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