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7月28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本屆大運會的特色亮點,除了精彩賽事、場上競技值得期待,辦賽過程中的綠色低碳同樣看點十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踐行低碳綠色理念,早在2022年,《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行動方案》便已發布,其中明確了“源頭減碳、過程評估、末端中和”的實施路徑,并圍繞“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運營、低碳參與”五個方面重點落實。
這些原則也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比如為了實現100%綠電使用,在成都大運村運動員下榻的酒店,1800多塊發電玻璃提供著清潔電能。同時,在位于成都市雙流區的網球比賽場館,發電玻璃被用來為指示路標供電。
這種發電玻璃全稱是碲化鎘發電玻璃,由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研制,既可以透光,又能利用光照發電??梢宰畲笙薅壤媒ㄖ谋砻娣e增加有效發電面積,從源頭上減少建筑碳排放。
“成都大運會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到籌辦、舉辦和賽后全過程?!?strong>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城市工作服務部專職副部長杜勝歌表示,將努力把成都大運會辦成一場國內外有顯示度、展現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成效的綠色低碳體育盛會。
成都綠色低碳大運會還蘊含哪些低碳密碼?《環球零碳》帶你一探究竟。
01.綠色能源:場館100%“綠電”供應
推進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源頭減碳的有效措施。
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與四川省電力公司簽訂了《“ 服務綠色大運”戰略合作協議》,協同推進大運會開閉幕式、主媒體中心、大運村、競賽場館等賽時常規電力消費需求,綜合實現100%“綠色電力”使用。四川作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為將川西地區豐富的清潔能源“運輸”至大運會場館,賽前,四川電網新建、擴建配套工程11個,成功實現清潔能源的匯集輸送。之后將借助四川電力交易中心,有序組織開展大運會全清潔電交易,使本次大運會的所有場館,實現100%使用清潔電。
此外,成都大運會因地制宜,推進光伏、光熱系統建筑一體化應用,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利用。例如,在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場館設置的地源熱泵系統,在雙流網球館人檢通道等功能指示區和成都大運村運動員下榻的酒店設置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均可提供部分綠色電能。
02.綠色場館:舊館改造更節能,新館建設更低碳
成都大運會秉持“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換、能租的不買、能借的不租”原則,49個賽事場館中超過70%場館為既有建筑改造升級,僅13個為新建。各大場館的建設和改造都遵循低碳原則,充分運用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通過“小、巧、省”的改造辦法,實現場館低碳、節能、環保。
舊館改造過程中大力推廣綠色節能措施,優先采購使用綠色建材產品,場館競賽器材以贊助、租賃為主,所有場館均能實現賽后長期可持續使用。成都大運會對既有場館的改造,沒有做大開大挖的“大手術”,而是通過優化自然通風和采光、加裝布袋風筒、使用噴霧降溫系統等,實現了場館低碳、節能、環保效果的最大化。
西南財經大學光華校區排球場館中心作為“改造場館”,秉承“綠色、低碳、環保、科技”的改造理念,場館建設注重可持續發展、循環利用。這座已建成20多年的場館,通過內部換裝后,變身為會“呼吸”的綠色場館。場館內部改造采用綠色環保的技術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位于雙流區體育中心體育館的羽毛球比賽場館,則通過場館建筑頂層分布著的一條條灰色布袋風筒,使館內溫度將保持恒溫狀態,確保場地內羽毛球比賽不受風速的影響。此次大運會,新建的13個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鳳凰山體育館、新都香城體育中心因‘智慧+綠色’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鳳凰山體育公園總設計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李峰表示:“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貫穿了鳳凰山體育公園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的每一個環節?!?建設過程中,通過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提前解決管線碰撞和標高需求,避免材料的浪費。運營過程中,通過可視化管理平臺,可以使整個體育場館的能耗降低約15%,設備運行效率提升約20%,設備生命周期延長約20%,運維成本減少約30%。
環保理念不僅僅體現在地面,地下也暗藏乾坤。新都香城體育中心是新建大運場館中最早應用透水混凝士地面的場館,這樣的路面,不僅可以高效滲水、透水,保持路面干爽,并且可以通過路面將自然雨水留存。該場館利用雨水回收系統全年節水3000噸以上,耗水量降低20%,實現場館綠化養護用水自儲自用。
03.綠色交通:低碳出行成風尚
成都大運會期間,純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將成為承擔大會交通服務保障的主力。
大運會期間共有1340臺新能源大巴(含80臺氫能源車)和1000余臺新能源轎車被用于交通服務。其中,龍泉賽區配備50臺氫燃料車用于賽事保障。同時,大運村到中心城區場館將有90%以上的交通使用新能源車,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
大運會使用的這批電動新能源大巴,采用了全新的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車輛配置磷酸鐵鋰電池,實際公交路況的運行條件下,續航可以達到280公里—300公里,充一次電就可以滿足一天的行程需要。
氫能源車方面,據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估算,一輛氫燃料電池大巴每行駛100公里,可減少約8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年減碳量超過70噸,相當于4000棵樹的固碳效果。
04.綠色運營:賽事服務低碳化
在低碳運營方面,大運村建設中簡化了運動員公寓房間的陳設,配備家庭裝綠色環保洗化用品和低值易耗品。房間內除易耗品以外,95%的物資為租賃形式,均可實現回收再利用,賽事結束后運動員床具可重新組裝為大學生組合床構造,實現資源循環長期利用。
低碳在吃上也無處不在。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運會優先選用綠色種植養殖基地及低碳環保食材食品供應商,大運村本地當季蔬菜類食材簽約供應占比72.8%,高于北京冬奧會、武漢軍運會50%的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智慧中央廚房,配備炒菜智能機器人8臺、咖啡機器人3臺,實現整體產能提升30%,提高食材出成率10%,節約能耗30%,減少垃圾量50%。
大運會還將推進智慧物流與綠色物流無縫銜接,食材倉儲落實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推行科學精準配餐,采用環保材質餐桌餐椅,餐盤餐具餐盒均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打造綠色低碳運動員餐廳。同時,大運會還配備了日處理10噸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置設施,促進資源化利用。
05.綠色參與:激發公眾低碳參與熱情
在推動“綠色大運”的同時,成都也積極推動公眾參與低碳行動。
2022年4月8日,“低碳大運”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登錄后,每位用戶都可以領到一棵“小樹”,通過步行、騎行、乘地鐵、坐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獲得對應的碳積分,不僅能兌換實實在在的大運會紀念品,還能為大運會捐贈樹苗。通過這個小程序,用戶能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大運會節能減排助力活動中,共同為成都添綠。這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成都大運會是青年的盛會,而全球青年會聚之時,也是傳播‘綠色、低碳’的絕佳契機?!背啥即筮\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黨組成員、專職副部長苗峪源認為,成都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正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因此,在這樣一座城市舉辦大運會,必須將“辦賽”當中積累的“綠色、低碳”理念匯聚起來,與“營城、興業、惠民”充分結合,落實到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
2020年3月,成都提出構建以“碳惠天府”為品牌、以“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為雙路徑的碳普惠機制,旨在推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這是成都立足生態環保、廣泛惠民、政府引導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針對本次大運會,成都“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增設“低碳大運”專區,陸續推出知識競答、公眾碳積分捐贈、城市文化點位展示等七項活動,并在專區準備了豐厚的普惠激勵獎品,并發放“低碳大運先鋒”勛章和榮譽證書,以此激發公眾低碳參與熱情。
06.綠色碳抵消:發揮社會低碳力量
“源頭減碳、過程管控、末端中和”是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的實施路徑,在末端中和層面,著力發揮社會力量抵消賽事產生的碳排放,生動演繹大運會碳中和“新風尚”,為實現賽事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
參照國際慣例,大運會產生的碳排放量將由國家核證碳減排量、林業碳匯和“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量進行抵消。為此,成都大運會執委會相關工作部聯合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大運會碳中和服務類產品贊助商動員會,聚合本土企業力量提供碳排放量核算、交易轉化、碳匯抵消等服務。通過拓展市場、積極動員,8家貢獻方的碳減排捐贈量及服務內容已全面落實,總價值1500余萬元。截至7月17日,成都大運會已吸引企業累積捐贈碳匯約39.7萬噸。
此外,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作為賽事碳中和合作伙伴,推出了“點點”碳中和服務平臺“低碳大運”專區,屆時公眾觀賽、運動員參賽時,可搜索小程序“點點碳中和”進入“低碳大運”專區,點擊“我要抵消碳排放”,通過在線計算個人碳排放、認購“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量(CDCER)抵消個人碳足跡,從而獲得大運會定制碳中和榮譽證書,一點一滴助力綠色低碳辦賽。
成都大運會從籌備到舉辦再到后續場館的利用,既著眼當下,又細水長流,彰顯著綠色低碳理念和可持續、向未來的長遠目光。綠色大運會背后,造就了一個更加綠色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