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符小曉
7月19日的成都土拍中,行政學院板塊39.25畝地塊引人注目。因為其競得者正是蟄伏14年的成都本土房企——仁和集團。在這塊目前由萬科、龍湖、人居三家世界五百強主導的戰場上,迎來了一張熟悉的新面孔。
仁和約39畝地塊區位示意圖
(相關資料圖)
仁和集團,成都本土民企,在成都人的記憶中,“仁和”是高端住宅、商業、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詞。
如果將2000年后的成都樓市以7年為一個周期分為三段的話,仁和在第一個階段(2000-2007年)和第二個階段(2008-2015年)都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但卻全部錯過了第三個階段(2016年-2022年)。
此番重回成都樓市,仁和會帶來什么?
多年之后,成都本地老牌民企歸來
公開資料顯示仁和集團以珠寶業起家,曾擁有成都仁和春天百貨有限公司、成都春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春天咖啡餐飲有限公司、仁和春天出租車有限公司、成都仁和春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等經營實體。
到仁和春天喝下午茶、逛仁和超市,在仁和買衣服也曾一度是成都人身份的象征。
從2000年初的浣花溪“春天花園”開始,仁和集團先后開發了西二環的“仁和世代春天”、光華大道的“仁和春天大道”、金融城的“仁和春天國際花園”等項目,從成都的初代豪宅到金融城的高光時刻,仁和旗下的“春天系”項目都有代表作品。
仁和春天大道更是在2007年就將光華大道的房價賣上了萬元大關,而在在2014年仁和春天國際花園項目后,仁和未有新項目推出。
仁和新城及春天國際花園(圖片來源于網絡)
仁和在商業方面同樣表現突出。
1998年仁和春天人東店開業,隨后棕北店、光華店于2003、2009年先后開業。當年很多奢侈品牌進入成都,首店都選擇在仁和春天,仁和春天百貨在奢侈品和高檔百貨領域也一直呈領跑姿態。2015年成商集團收購仁和春天人東和光華兩店,以及棕北店閉店后,仁和在商業方面的影響力逐漸淡出。
曾經的仁和春天百貨
2018年,仁和重新以“仁和新城”的全新購物中心再次殺入商業市場。在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公布的2022年四川及成都主要商業項目業績中,仁和新城以年銷售額18億元位列全城11。
在業界看來,從6月報名參拍石筍街地塊到7月摘得行政學校地塊,仁和在地產圈復出的態度已十分明顯。
作為一個在高周轉時代就穩扎穩打以品質博市場的本土房企,當房地產已經整體進入“改善時代”,當年精心打磨產品的功力,還能打開現在的市場嗎?
三巨頭外,仁和將如何為行政學院板塊輸出產品力?
仁和39畝行政學院地塊以底價成交,成交樓面價12600元/㎡,清水房限價28000元/㎡,房地差價達15400元/㎡,有足夠的空間給仁和發揮。而距離該地塊約300米,本月還將推出一個60多畝的新地塊,該地塊清水限價也在28000元/㎡。
去年人居摘在行政學院板塊以底價摘得6個地塊,成交樓面價14200元/㎡,住宅清水限價同樣為28000元/㎡,目前已經開工建設。
行政學院板塊,目前板塊內僅有萬科高線公園、龍湖光年兩個項目在售,這兩個項目都是在2021年入市:萬科·高線公園目前僅剩少量大平層和疊拼產品,大平層售價2.7萬元/平米,住宅疊拼3萬元/平米;龍湖光年主力產品為小高層、大平層、疊拼,單價在2.4-3.2萬元/㎡。
萬科·高線公園
與臨近的三圣鄉板塊動輒3萬多的單價相比,行政學院板塊在價格方面還有一定優勢,但受行政區劃不同的影響,兩個板塊的吸引的客群也大不一樣。三圣鄉板塊以錦江和城南金融城的改善客群為主,而行政學院板塊則以地緣改善為主。
但從萬科高線公園和龍湖光年銷售現場反饋的情況來看,隨著今年這兩個項目進入疊拼、大平層等高端產品的銷售期,客戶對高總價的產品接受程度也逐漸增加。
龍湖光年建面約177㎡樣板間實景圖
“從首改到再改,行政學院板塊市場供需關系也在發生變化。”有業界人士認為,行政板塊的很多換房需求來自大面板塊,從高密向低密遷移是他們換房的一個趨勢。從龍湖、萬科銷售節奏來看,現在低密產品進入銷售期時,反而有了漸入佳境的感覺。“當價格不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時,產品力的表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業內看來,仁和想要通過新地塊打開市場,關鍵依然是產品力輸出的能力,尤其是當周邊已經聚集萬科、龍湖、人居三大巨頭之后,仁和如何做產品,市場更關心。
重返成都樓市,這些問題等待仁和破題
對于這個重回成都樓市的老牌豪宅專家,業內最關心的問題是:仁和當年打遍成都的高端“刀法”現在還能打嗎?
從過往的開發經歷來看,仁和是本土少有的專注高端領域的企業,為了產品,舍得投入資金和時間。在開發仁和春天國際花園項目時,公司核心成員幾乎每月往返成都與香港之間,與香港的設計團隊進行深入溝通。
仁和春天國際花園(攝影:劉智智)
而在過去一輪樓市周期留白之后,仁和在高端項目的操盤和成熟的高端產品系上能否延續以前的輝煌,在產品力的基礎之上,可能也會對仁和對市場的判斷方面提出考驗。
另外,39畝地塊中,有20-25%的商業用地,雖然仁和有強大的商業開發運營能力,但受制于地塊大小限制,可能無法做出仁和擅長的大型商業中心。小而美的商業怎么做,是做商墅或是做成精品商業街,仁和可能需要在這個方面下一番功夫。
圖據:成都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有業界人士認為,仁和此時拿地,能夠直接承接行政學院板塊預期價值,同時地塊周圍配套也已經落位,板塊內新增供地也將持續保持板塊熱度,“行政學院地塊值得一搏!”
行政學院地塊能重新成就仁和在地產界的輝煌嗎?本土房企回歸市場會成為新的趨勢嗎?對于本土房企的動向,我們將持續關注。
主編:余鴿
副主編:趙述錦
編輯:廖興
圖片來源:成都商報資料庫/IC photo/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原創文章由成都商報房產部采寫,如需轉載,請后臺聯系授權,若擅自轉載,一訴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