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斗彩 古代瓷器的一種燒制方法。
(相關資料圖)
2、流行于江西景德鎮等地,“斗”是斗攏、湊合的意思。
3、將青花與彩色拼湊起來,稱“斗彩”。
4、有“釉下斗彩”和“翻上斗彩”兩種。
5、“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藝的基礎上逐漸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裝飾方法,先放在窯內用高溫燒成青花,然后填上彩料,再由烘爐低溫烘燒制成。
6、它由淡描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組成畫面,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爭奇斗艷,使斗彩堪稱瓷器中的絕化精品。
7、這種制作青花五彩瓷器的技術,始于明成化年間,嘉靖、萬歷時盛行。
8、2、“斗彩”一詞的由來 在明、清兩代瓷書中很少有“斗彩”這個術語,能所見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的說法。
9、迄今為止,成書于雍乾時期的《南窯筆記》恐怕是出現“斗彩”之說最早的一本著作。
10、該書“彩色”一節中寫到“成、正、嘉、萬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關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人彩料,湊其全體,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雙勾花鳥、人物之類于坯胎,成后復人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填出者是也。
11、”這段文字似乎已比較清楚地介紹了明代瓷器的幾種施彩方法,與實物對照來看,五彩是指純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則都屬于青花五彩類。
12、當代學者通過對彩瓷的科學研究,根據彩料和工藝方法的不同將彩瓷劃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琺瑯彩、粉彩等稱謂,已消失的“填彩”一詞,只是在介紹施彩技法時才被提及。
13、一些學者以“斗”字的方言釋意來解釋“斗彩”的出發點正是《南窯筆記》中關于斗彩一詞的說明。
14、那么《南》中提及的“斗彩”是否與我們今天年憝知的斗彩實物相符呢?3、從“成化斗彩”看斗彩的彩繪方法 被人們稱為斗彩的經典之作,當屬成化器。
15、所以,探究成化斗彩的工藝特點,是我們了解斗彩的捷徑,也是區別斗彩與青花五彩的最佳方法。
16、 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過于斗彩的燒制成功,在當時斗彩是作為宮延御用的一種精美細瓷來專門燒制的,當時產量即非常小,因此遺留下來的就更少了,至今絕大部分收藏在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總數也不過250余件。
17、據明代《唐氏肆考》載:“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足見其珍貴。
18、從現存實物看,成化斗彩的主要彩繪方法是:用青花在瓷胎一勾出紋飾的輪廓線,有的器物還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紋飾,罩上透明釉,燒成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淡描青花器,再在釉面上青花雙勾線內根據紋飾設色的需要填以多種色彩,再入爐烘燒而成。
19、例如;成化斗彩蓮花紋蓋罐,成化斗彩葡萄紋杯,成化斗彩雞缸杯等斗彩精品均采用此種彩繪方法,而這種畫法倒與《南窯筆記》中所描繪的填彩法完全吻合。
20、4、斗彩瓷器與青花五彩瓷器的區別 1985年,在西藏日喀則薩迦寺發現了明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蓮池龍紋碗;1988年景德鎮御窯廠舊址又出土了與薩迦寺碗主題紋飾、裝飾方法均相同的青花五彩,這一碗一盤的發現,把五彩瓷器的出現由過去的成化說提前到了宣德時期。
21、自此以后,當代陶瓷學者才正式將五彩瓷器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大類,青花五彩一般以紅、黃、綠、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結合,粗看確有斗彩所謂“釉上釉下爭奇斗艷”的相同藝術效果,但細觀之,兩者還有區別的:青花五彩的紋飾沒有斗彩的青花輪廓線,而只是根據紋飾設色的需要將需用青花表現的部位先畫出來。
22、由于彩繪技法的不同,青花五彩顯得色彩濃艷、花紋瑰麗;而斗彩相比之下則繪制精巧、色澤清雅柔和,更能清晰體現釉上釉下爭奇斗艷的藝術效果。
23、如此看來,雖然《南窯筆記》中已有明確的“斗彩”概念,且既便是它確如某些學者所推測的,系從“斗”字的江西方言釋意而定名;但事實上,這種將多彩色湊在一起為斗彩的說法與實物是不相符合的,相反倒與青花五彩的施彩技法吻合。
相信通過斗彩瓷器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