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出口萎縮仍在持續,使這個強烈依賴貿易的經濟體面臨危機。
【資料圖】
近日,越南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出口同比下降3.5%,進口同比下降9.9%。越南出口連續第五個月下滑,創14年來最長連跌走勢。前7個月,越南進出口雙降,進出口總額為374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0.6%。
此前,越南出口受影響最大的領域為制造業產品,包括智能手機、計算機、紡織品和鞋類等。越南出口情況繼續轉差,很大程度是外部需求減弱的沖擊仍未消退。今年7月,亞洲開發銀行更新《亞洲發展展望》(ADO)報告顯示,越南上半年制造業產出增長僅為0.4%,這是10多年來最低的半年數字,因此GDP增長從2022年上半年的同比6.5%放緩至如今的3.7%。
其中,越南出口受美國市場的影響最大。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同比下降24.1%,萎縮程度遠超越南對歐盟貿易。
曾靠大力發展制造業,主打“出口立國”的越南,如今也陷入了困境。就目前來看,越南貿易模式抵御風險的能力并不足夠。眼看進出口業務暗藏危機,越南政府出臺了包括降低基準利率、刺激國內消費等眾多措施刺激經濟。此前,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主任武洪青表示,在第一季度GDP增長疲軟之后,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將是“具有挑戰性的”。
越南高度依賴的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如今出現了哪些問題?深陷出口持續萎縮的狀態下,越南的經濟又將何去何從?
出口累跌的根源何在
盡管越南政府已出臺多項政策紓困,但出口連月累跌的狀況仍未改變。
亞洲開發銀行更新《亞洲發展展望》(ADO)報告指出,由于貿易增長疲軟,許多企業尤其是出口驅動型制造業倒閉,越南制造業PMI自今年3月以來一直徘徊在50以下。而這也代表著越南景氣處于收縮期。
事實上,越南出口放緩從去年末就有跡象。去年上半年越南迎來強勁訂單潮,但到了下半年逐漸萎靡,許多企業訂單量縮減,第二產業增速放緩至4.22%。越南出口情況急轉直下,與去年下半年起外部需求減弱緊密相關,特別是受到美國需求疲軟的拖累。
越南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約達443億美元,同比下降24.1%,遠高于越南對歐盟的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1.9%的降幅。更讓人擔憂的是,美國作為越南產品最大的買家,占越南出口總額不斷攀升,目前已超過30%。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越南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已顯露出負面影響。“越南的經濟規模本身不大,但在過去幾年里,美國需求的快速增長給它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然而,這也導致了越南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研究員謝金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對美國需求的依賴程度只有14%左右,而越南則高達30%,由于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國消費需求在近一年內大幅減少,越南出口和經濟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暢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實越南供應鏈的最大問題是“兩頭在外”,出口國或進口國任何一方出問題都會加劇越南供應鏈的脆性,導致增長緩慢。
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越南出口貿易對美國以及歐洲市場的強依賴讓它顯得十分被動。除此之外,今年越南供應鏈的穩定性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今年夏天,在創紀錄極端高溫的考驗下,越南面臨嚴重缺電的困境。據當地報道,從6月開始,越南部分工業園區出現突然斷電的現象,工廠生產一度中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越南本身目前尚無法承載歐美的產品需求,而且今年氣候變化,雨量減少,導致越南電力減少,對生產制造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有受訪專家則認為,越南電荒背后還凸顯出其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謝金銘向記者表示,越南的電力短缺并不僅僅是表面上所看到的由于高溫干旱導致的空調等降溫設備的用電量激增,而是由于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之間的矛盾。“由于今年全球貿易需求下滑,越南的出口也難以維持增長,制造業的運行負荷可能低于去年水平,所以今年電力系統只是這一矛盾的一個表象。”謝金銘表示,制造業和科技行業的擴張和發展需要穩定和充足的電力供應和其他配套基礎設施支持,但越南包括電力市場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未來可能導致供應鏈不穩定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
如此看來,越南出口貿易還面臨著眾多供應鏈內部因素的挑戰,而這并不是短期之內就能夠解決的。此外,周士新還認為,越南出口連月下滑,還源于今年越南國內體制改革導致行政能力短期下降,以及疫情對越南經濟所帶來的副作用還需要時間調整和恢復等因素。
越南會被“搶飯碗”嗎?
過去幾年,越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還源于該國吸收外資的能力。然而,就在越南出口貿易遭遇危機時,越南所吸引的外資也有下降的跡象。
越南統計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越南吸引外資總額達134.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3%。
外資的減退跟越南本身的貿易模式有很大的關系。談到越南的貿易模式,謝金銘向記者分析稱,越南貿易模式的特點是以加工貿易為主,以出口為導向,以低端制造業為基礎,與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形成了緊密的產業鏈協作關系。越南的貿易增長模式是通過與前述這些國家在生產和貿易環節分工協作,最終實現對美國大規模出口和貿易順差。
就目前來看,越南仍處在供應鏈環節中的低端部分,還不能提供完善的供應鏈配套體系。所以,在謝金銘看來,越南的貿易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對外部市場需求的過度依賴,對低端制造業的過度依賴,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口的過度依賴,以及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的滯后等。
以越南對其美國的出口為例,截至2022年的數據,越南總出口產品中約63%木材及制品、46%的紡織服裝、42%的機械設備等出口至美國。從產品來看,越南制造業產品出口到美國基本不涉及高端產品。或許正因如此,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速逐年下滑。從2020年至2022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同比分別為24.5%、24%、13.6%。
在這種模式下,越南的制造業開始面臨新的危機——發達國家的進口選擇逐漸流向成本更低的國家。據中信建設數據,去年以來,美國進口加速向墨西哥轉移,墨西哥也得到大量國外直接投資。相比起墨西哥,有受訪專家認為越南的訂單更容易流失到周邊的東南亞國家。
劉暢向記者表示,“印尼柬埔寨都在快速工業化,和越南幾乎在同一條賽道上,只是跑起來有快慢。更別說印度和孟加拉國這樣的選項。對于國際資本來說,這些國家都是備選。”
謝金銘認為,相比起柬埔寨等國家,目前越南在勞動力成本之外還保持著一定的制造業優勢,短時間內不會被取代,但仍要但也需要警惕背后的風險。她表示,“首先,越南勞動力成本雖然低于中國等國家,但也在逐年上升,目前越南紡織工人的平均月工資約為300美元,已大大高于孟加拉國的95美元、柬埔寨的190美元以及印度的145美元。同時,越南的用電成本、用水成本、土地成本等都高于中國等國家。越南不能僅僅依靠低成本來吸引外資和訂單,而要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其次是,越南目前主要依靠加工貿易來推動出口增長,但這種模式存在較大風險。一方面,加工貿易對原材料、中間品、技術等進口依賴度高,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加工貿易的附加值較低,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因此,越南需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自主品牌和創新能力。”
談到后續的發展,受訪專家都提到越南應該與中國保持供應鏈合作。周士新向記者表示,當前,越南已經與中國的產業鏈形成了較深的互補關系。越南部分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趨勢上看,越南與中國產業鏈的互補短期內也有助于越南產業的更新換代。
謝金銘表示,中國向越南的產業轉移更多是產業鏈互補,而且越南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高度互利互惠,互補性相當強。她舉例稱,紡織服裝和機械產品是中越雙邊貿易當中最重要的兩大品類,也是中國和越南均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在國際分工當中既有競爭又有協同。紡織服裝行業的產業合作,將顯著帶動全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的雙向貿易整體擴張,以及中國企業在越南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投資加碼。機械行業通過深化合作,加強產業鏈協同,也將繼續擴大雙邊的貿易和投資增長。
制造業轉型未如理想
出口貿易額連月下滑,使越南經濟增長面臨危機。
亞洲開發銀行更新《亞洲發展展望》(ADO)報告將越南今年的增長預測從6.5%下調至5.8%,2024年從6.8%下調至6.2%。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指出,外需不振是一方面,但越南經濟乏力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越南制造業轉型升級低于預期,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飛躍,導致越南工業部門發展勢頭也未能進一步提升。
為了刺激經濟,越南政府已經出臺了很多刺激手段。7月4日,越南政府要求央行貨幣政策“更靈活、更寬松”,今年以來,越南央行已經連續4次降低基準利率。
近來,越南經濟有恢復的跡象。越南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建筑業強勁復蘇和出口跌幅收窄的帶動下,越南二季度GDP同比增長4.1%,高于一季度的3.3%,這一成績也略微好于市場預期。
但謝金銘認為,后續越南經濟增長仍面臨危機。“全球出口需求低迷仍是以越南這一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面臨的主要阻力。越南主要出口伙伴歐美的利率可能會維持在較高水平,進一步拖累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的全球增長前景。如果出口繼續疲弱,將抑制就業和家庭收入從而抑制越南國內需求。”她表示,總體而言,2023年越南GDP增長達到政府6.5%的目標具有相當的挑戰性,市場預期在5%左右。
謝金銘表示,接下來越南經濟會迎來兩大利好因素:“首先,是越南政府決心緩解房地產部門的流動性緊張,包括降低關鍵政策利率和延長企業債券還款期限,已經開始顯示成效;其次,旅游業復蘇對就業和家庭收入的提振下,消費者支出已經開始顯示出回升跡象。”
周士新則認為,越南經濟走向仍取決于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越南體制機制改革的效率和近期刺激政策的效果等因素。
(編輯:李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