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鐵十七局承建,無錫市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超大深基坑開挖施工完成,為后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攻克關鍵節點、助力無錫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
中鐵十七局聯合承建無錫市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是全國出水標準最嚴、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全埋式地下污水處理中心。項目位于無錫市新吳區,總建筑面積6.14萬平米,包含數十項相關配套工程。
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服務116.02平方公里地區、85.7萬人口,有效提升太湖流域污水治理能力,改善無錫市區及周邊水資源環境,成為集土地集約、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為一體的綠色“新基建”示范工程。
(相關資料圖)
優化施組 提升效能
項目錨定節點目標,通過合理劃分施工區塊,定人定機定計劃,高峰期投入23臺旋挖鉆機同步作業,全力加快前期鉆孔灌注樁施工進度,在2個月時間內完成6954根鉆孔灌注樁,提前20天進入深基坑開挖施工階段。
項目超大深基坑占地4.6萬平米,相當于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開挖深度達17.8米。項目團隊在綜合考量成本的基礎上,建立24小時輪班制,有序投入人員和設備,實現日均開挖量超6000立方米。同時,項目優化土方外運方案,利用臨河優勢,將傳統的道路運輸改為裝船水運,提升了運輸效能、避免了揚塵污染,有效縮短工期2個月。
創新思路 質效雙優
項目毗鄰京杭大運河及支流,加之基坑支撐體系施工工序復雜,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開挖與內支撐的同步實現,導致基坑存在變形風險,進而引發圍護結構滲漏水、路面沉降開裂等次生風險。
針對基坑變形控制難題,項目創新采用“島盆結合、先盆后島”的分層開挖方式,最大程度減少基坑圍護結構在無支撐環境下的暴露時間,從而有效降低基坑變形風險,保障施工安全。同時,項目嚴控成槽質量,勤測泥漿指標,緊盯刷壁過程,實現基坑開挖過程中圍護結構“零滲漏”。
智慧賦能 環境友好
項目聯合設計單位建設并應用BIM智能管控平臺,發揮其可視化、多專業協同優勢,通過將各維度數據關聯到三維模型,模擬優化超大深基坑及關鍵節點施工組織方案,對現場施工進行精準化指導,有效提升各方協作水平,為工程建設優質高效推進提供“數字動力”。
項目積極推進安全文明施工,通過運用智能化監測系統自動檢測揚塵、噪音等負面指標,采取延長自動噴淋系統、增設智能化車輛沖洗平臺、研發低噪音活塞式排泥鉆等措施,全力降低基坑開挖施工對周邊居民的影響,以技術創新助推環境友好型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