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 戲從溫州來 " 專場演出分為《序》《南戲故里》《四時花開》《塘河戲韻》《時代之聲》《尾聲》六大篇章。當晚,演出在序《一夢千年》 拉開帷幕,伴隨演員們精彩的表演,熱鬧的氣氛隨即鋪展開來。 緊接著,《南戲故里》篇章通過四大南戲《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勸夫記》等選段的精彩演繹,以及經典劇目越劇《琵琶記》、甌劇《張協狀元》的展現,介紹南戲的源起和發展歷程,讓觀眾感受南戲獨特的表演風貌和文化內涵。
《四時花開》篇章通過京劇《賣水》、越劇《孔雀東南飛》《三笑》、昆劇《藏舟》選段,呈現滬溫兩地文化互動的特色表演, 大小 " 白玉蘭 " 爭相綻放,體現傳統戲曲薪火相傳的藝術魅力;《塘河戲韻》篇章,通過溫州歌謠《城里有詩》、溫州鼓詞《千年商港白鹿城》、溫州民歌《對鳥》、木偶戲《輕舞飛揚》,新編越劇《洗馬橋》、甌劇《高機與吳三春》選段,特別聚焦在溫州塘河地區的非遺文化,向觀眾展示溫州的傳統文化表演和特色劇目;《時代之聲》篇章中,呈現了現代越劇《風乍起》、甌劇《蘭小草》、滬劇《陳毅在上海》選段,以及詩朗誦《九百年的奉獻》。本場演出陣容強大,匯集了多家戲曲院團,特邀滬溫兩地名家、名角交流演出,如尚長榮、谷好好、陳忠達、方汝將、蔡曉秋、黃燕舞、胡維露、白雪、孫徐春、丁小蛙、湯潑潑、張劼倩等,大咖云集。南戲誕生于南北宋之際,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南曲戲文。在劇本形式、音樂體制、角色體制和舞臺表演等方面,為后世的明清傳奇及清代中葉以后興起的各種地方戲奠定了基礎,是我國最早成熟的戲曲形式。
今年大年初一,在溫州九山書會錄制的央視 2023 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后,反響熱烈。為發揮央視 2023 年春節戲曲晚會的溢出效應,此次,溫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戲劇家協會于 8 月 9 日 -14 日在上海宛平劇院舉辦 " 戲從溫州來 " 南戲經典文化周(上海站)活動,帶來 " 戲從溫州來 " 專場演出、甌劇《勸夫記》、越劇《荊釵記》、昆劇《張協狀元》展演,以及專家研討會等活動。接下來," 戲從溫州來 " 溫州戲曲文化周系列活動還將走進北京、長三角、粵港澳等各大城市和地區、對口支援城市、海外一線城市,組織開展戲曲走親、經典劇目巡演等活動。
作者:王筱麗
編輯:許旸
責任編輯:李婷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