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財東方學子追隨領袖磐安足跡,擘畫共同富裕新圖景社會實踐團專赴浙江金華磐安開展實地調研。
【資料圖】
從2003年到2023年,有一股力量,推動著磐安山鄉發生了巨變,催動著磐安大地發生了蝶變。這股力量便是“千萬工程”,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20年,“千萬工程”如妙筆點化著磐安山水,如春風吹拂著磐安大地,城與鄉雙向奔赴,共同走進了一個美麗的時代。
四江之源,薄霧輕拂。烏石村在那薄霧晨曦里,天然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卷。烏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威平深情回憶起17年前一幕幕:“2006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我們村考察,對這里的烏石建筑很感興趣,一路叮囑我們要保護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時機,搞好鄉村旅游,帶領村民致富,建設美麗鄉村。”這份囑托,點石成金。烏石村主動對接旅游、護老村、建新村、抓整治、強配套,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每年約50萬人次游客涌進烏石,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萬元,實現了從“深山小村”到金華“農家樂第一村”、從美麗鄉村到共同富裕的美麗蝶變。
實踐團調研烏石村合影
凝聚青春力量,合力鞏固脫貧成果,賦能鄉村振興。湖上村是出了名的“滬上人家”旅游特色村,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旅游接待設施日趨完善,成為全縣首批旅游景區村,全省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子里新房林立、街道寬敞、咖啡吧、書吧、健身設施……還有文化禮堂、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城里有的我們都有,城里沒有的我們也有,上海人特別喜歡來我們這里度假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紅光驕傲地說。根據規劃,這個村下一步還要建旅游酒店、文體中心,開通掌上醫療、村務數字等平臺。
實踐團在湖上村研習
玉山古茶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官方茶葉交易場所。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古茶場時也提出了殷切希望,“要保護開發好玉山古茶場,主要是保護好,在保護中也有一定的利用,在開發中繼續弘揚。”實踐隊成員們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來到磐安茶文化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述磐安縣“茶文化”的故事,感受古茶場所煥發出來的蓬勃生機。磐安茶文化博物館共分“茶之境”“茶之史”“茶之事”三個單元。在“茶之境”中,展示了磐安茶種植的地理環境,磐安云峰霧谷,土壤肥沃,是天然的宜茶之境,可孕育龍井茶、紅茶、云峰茶、烘青茶等多種種植茶。
在參觀茶文化博物館之余,實踐隊員在古茶場旁的老街上采訪到一位茶農。他介紹道,這邊的小茶農基本上從種茶、采茶、曬茶、炒茶到出售都是自己做的。當聊到種植茶樹是否施農藥化肥時,他說打農藥還是會招來蟲子,一般通過人工捉蟲防治病蟲害,并且一年要施三到四次環境友好的有機肥。如此一來,玉山鎮走出了一條依托茶產業發展的“生態富民”的特色產業道路。
實踐團走進玉山古茶場體驗茶文化
江南藥鎮養生博覽館是全國唯一的中醫藥養生特色展館,也是磐安獨具特色的名片。多年來,磐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以打造特色小鎮為支點,推進全縣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跨越升級。博覽館講解員向實踐團詳細介紹了磐安特色中藥材以及中藥衍生食品,使團隊充分感受到磐安中藥產業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經濟潛力。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磐安也憑借著藥香特色打造出獨屬于自己的產業鏈。實踐隊參觀了“中藥寶庫”,在琳瑯滿目的標本中探尋中醫藥魅力。“中藥產業大腦”數字大屏吸引實踐隊的眼球,屏幕上跳動的實時數據盡顯產業活力。在館內大小陳設中,實踐隊領略到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中的磐安力量。
實踐團前往江南藥鎮養生博覽館調研
“千萬工程”改變了磐安。20年后的今天,我們驀然發現,城與鄉已離得很近,融得很深了。城與鄉的這種“雙向奔赴”,結下了共富的碩果,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東方學子跨越山水赴磐安,投身共富見行動,把實踐成果落入綿延山間,在新時代的社會實踐“必修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未來的學習中,實踐團成員也將繼續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發掘“千萬工程”的成功密碼,在篤行實干中展現奮進之姿,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報國之志,用火熱實踐唱響“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