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7日,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全球環境治理大計。本次大會由同濟大學、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主辦,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同濟大學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承辦。
作為本次大會的核心分論壇之一,2023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能源可持續發展平行分論壇同步召開。本次分論壇由同濟大學、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主辦,同濟大學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承辦,21世紀經濟報道協辦,吸引了來自政府、高校、協會、企業等百名中外嘉賓,共話全球能源轉型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來自博茨瓦納大學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的教授Kevin Nnanye Nwaigwe認為,能源轉型必須建立在正義和公平的基礎之上,正義是能源轉型的道義法則,公平是能源轉型從黑暗到黎明的基礎。
盡管當前全球能源的獲得率在87%至90%,但仍有很多地區的資源獲得率處于較低水平。比如當前非洲的能源獲得率為8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能源轉型不能讓任何人掉隊。”基于此,Kevin Nnanye Nwaigwe認為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能源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是其未來轉型發展的重要目標。
Kevin Nnanye Nwaigwe提出,應該采取更多的措施來推動實現能源領域的公平轉型。落實到具體的項目推進中,他提出應該包含合理開采礦產資源、實現雙贏的土地分配、調整社會補貼等。
盡管實現雙贏需要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但在頂層設計上,仍應優化當前的金融機制,積極調用資金來支持能源轉型,最大限度消弭能源轉型的南北半球差異。
同時,Kevin Nnanye Nwaigwe還表示,應該開發人力資源以支持現有技術的落地以及新技術的研發。以他所在的南非“SOLTRAIN”項目舉例,他表示與大學、能源研究所和培訓中心合作開展理論培訓,以及與職業學校及太陽能技術公司合作開展實踐課程能夠為這一轉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與保障。
“全球性干預不能僅停留在宣傳和口號層面,只有大家真正在能源轉型上有所行動才能夠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從黑暗到曙光。”他總結說道。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