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聯合舉辦第十七期“國經論壇”系列研討會,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在會上表示,2018年全球貨幣政策轉向迎來拐點,但在整體緊縮的背景下,各國保持比較靈活的空間,而這種靈活的空間實際上是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流動性。
宗良認為,全球經濟發展的走向直接影響著整個貨幣政策,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在此背景下,此輪全球貨幣政策的轉向使得資本流向出現分化,美聯儲加息或者稅改所產生的聯動效應并未使得全球資金全部朝美國流,而是既流向美國,也流向歐元區和中國,這令中國有個良好的營商環境,也能保證中國成為全球投資的重要熱點。
目前,美國、歐洲、英國等國的貨幣政策分別處在縮表、加息和退出量化寬松的不同狀態。其中就匯率來說,宗良認為,歐洲央行發達經濟體進一步加大量化寬松的經濟預期,使大量的資金流向中國市場,在人民幣持續呈現升值背景下,令部分資金流入,或推高房地產或者資本市場價格。“如果遇到美元貶值和資本流入加大的背景下,要注意防止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泡沫。”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譚小芬在會上表示,2018年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是可控的,但中長期的風險會稍大點,從貿易層面來看,因為全球經濟擴張目前總體在慢慢接近頂峰,2018年全球經濟的下行壓力會加大一些,因此,外需不容樂觀。另外,消費和投資都會受到影響或受到國內一定的限制,在此背景下,對我國經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表示,今年年初至今,美元指數貶值導致國際資金的流動,發達國家特別是從美國流向新興市場是高度相關的,該趨勢或將延續至今年上半年,資金或流入樓市或股市。但進入下半年,美元將走強,與此同時,歐元區的預期也會發生變化,美元重新進入緩慢升值通道,或令人民幣存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在內需相對較弱的情況下,人民幣近期的大幅升值態勢對我國出口是不利的,因此,相對的貶值對整個經濟是有好處的。
未來如何防范風險?宗良認為,應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管控好匯率風險。
另外,宗良表示,需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美元、人民幣、歐元是全球三大貨幣,也是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礎。
最后,宗良表示,不鼓勵企業或個人在沒有實際用途的情況下,大量的賭匯率的貶值和升值,這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外匯儲備的變動,確實在匯率的變動情況下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