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記者從證監會獲悉,經過周密準備,原油期貨上市的各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原油期貨將于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這意味著原油期貨將在全國兩會后上市。
我國自2012年提出以人民幣定價的原油期貨以來,就備受市場關注。原油期貨在上市推進過程中,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我國原油期貨確立了“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的基本思路。“國際平臺”即交易國際化、交割國際化和結算環節國際化,以方便境內外交易者自由、高效、便捷地參與,并依托國際原油現貨市場,引入境內外交易者參與,包括跨國石油公司、原油貿易商、投資銀行等,推動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時區原油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準價格。“凈價交易”就是計價為不含關稅、增值稅的凈價,區別于國內目前期貨交易價格均為含稅價格的現狀,方便與國際市場的不含稅價格直接對比,同時避免稅收政策變化對交易價格的影響。
另外,“保稅交割”就是依托保稅油庫,進行實物交割,主要是考慮保稅現貨貿易的計價為不含稅的凈價,保稅貿易對參與主體的限制少,保稅油庫又可以作為聯系國內外原油市場的紐帶,有利于國際原油現貨、期貨交易者參與交易和交割。“人民幣計價”就是采用人民幣進行交易、交割,接受美元等外匯資金作為保證金使用。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旨在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為企業持續經營提供風險屏障。此外盡管歐美已有成熟的原油期貨市場,但其價格難以客觀全面反映亞太地區的供需關系。推出我國的原油期貨有助于形成反映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石油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準價格體系,通過市場優化石油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建設原油期貨市場是我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的重要實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