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電(鐘旖 黃亞輝)在美國學習工作了13年的陳瑋,于2015年扎根重慶,創辦譽存科技,以“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項目創業。以重慶為圓心,其公司目前已為中國500余家企業和機構提供了服務。今年借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東風,還將打造國內首個中新跨境企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她說,“這一系列成果,離不開重慶機遇。”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在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進程中,該市GDP增速已至少連續十個季度全國領先。新經濟、新動能正成為重慶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亦激發了當地對人才的“渴求”。通過不斷完善“雙創”環境,釋放引才紅利,海歸英才正利用山城平臺,演繹發展“新故事”。
“盡管有人說西部是被科技行業遺忘的荒漠,但重慶的金融業尤其發達。江北嘴金融中心是繼上海陸家嘴、北京金融街之后的內陸功能性金融中心。這一市場機遇,讓我們看到了重慶科技與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也看到了我們的用戶。”陳瑋透露,2015年其公司入駐國家級開放平臺重慶兩江新區,完成了本地團隊的組建和產品的開發。“企業現有百余人,研發團隊占比70%以上。”
重慶,是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但汽車風洞建設卻是一片空白。彼時,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決定在重慶建設一座汽車風洞。加拿大馬克馬斯特大學博士、在海外從事汽車風洞專業研究30余載的朱習加選擇回到家鄉。
圖為重慶交通四通八達。
“我在國外正好是做風洞運營和整車開發的,他們的需求是我的專業所長,這個機會剛剛好。”朱習加坦言,“重慶為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制定了相當優越的政策”是最打動她的回鄉理由。目前,中國西部首家汽車風洞中心——中國汽研汽車風洞中心即將竣工完成,招標工作也近尾聲。朱習加說,“當前重慶的區位優勢明顯、政策扶持力度大,城市的未來可期。”
發展自主品牌的汽車工業,中國已經吹響了“集結號”,重慶首當其沖,截至2016年底,已成為國內自主乘用車品牌最集中城市。
“他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渴望人才的決心與誠意打動了我。所以,我回來了。”現任長安汽車集團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的趙會作為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入渝已11年,談及當年重慶“求賢”的熱情與決心,他如是說。
“我剛加盟長安時,公司的自主研發還處于初級階段,汽車碰撞安全領域基本是一紙空白。比缺乏安全技術更讓人焦慮的是消費者安全觀念的淡漠。當時買車的人,只關心價格,不在乎安全系數。”堅信生命安全會日益受到人們重視,趙會帶領團隊開拓研究,在汽車安全領域創出一片新天地。2006年,長安汽車投入1.2億元人民幣建成國內一流的碰撞安全實驗室。“現在,我們有一半的技術已經能與國際一流并肩。另一半,準備用5年時間趕超。”
如今,重慶已形成以長安為龍頭,十大汽車品牌商共同發展的格局,同時擁有1000家汽車零配件配套廠商。趙會期待,重慶能進一步凝聚海內外高端人才,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參與國際競爭。
據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底,重慶已累計引進各類緊缺優秀人才近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751人,包括“兩院”院士14人,“千人計劃”專家86人。
記者了解到,為讓有項目、有技術、有意愿到重慶創業創新的海外(海歸)人才、國內創新創業人才等高層次人才快速聚集,重慶將于9月9日舉行2017年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國創會組委會目前共收到1056名海內外人才報名參會,其中776人攜帶項目報名。博士及以上學歷占59%,來自海外的人才及有海外經歷者占73%。目前大會已確定重慶31個區縣和衛計委等4個市級部門、179家企事業單位報名參會,現場將提供該市近期急需人才職位1146余個,人才需求3010余名。
屆時,重慶將以分享論壇、交流大會、項目路演、行業大賽等形式,面向全球引才引智。通過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群體打造產業平臺的方式,引“鴻雁”歸來,助力其演繹發展“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