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市場基礎薄弱。專家建議,下一步要加強監管協調和統籌規劃,建設高質量交易所債券市場,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同時,打好風險防控攻堅戰,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
銀行間市場的有益補充
自2015年證監會發布《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以來,交易所公司債發行市場規模迅速增長。
Wind數據顯示,從2007年發布舊版《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到2014年,共發行1472只公司債,發行量為8744億元。而在《管理辦法》實施后的2015年,就有1527只公司債發行,發行總額超過1萬億元,達到10390億元;在2016年有2691只公司債發行,發行總額達到27812億元。雖然2017年的發行量有所減少,只有1200只公司債發行,但發行總額也達到11019億元。
東北證券固定收益大金融首席研究員李勇認為,從整體定位來看,交易所市場在債券市場中屬于銀行間市場的有益補充,是公司企業融資的主要平臺。
李勇表示,近幾年來,交易所債券市場積極進行市場化改革,公司債發行流程得以簡化,實現了金融機構對于實體經濟的輸血以及融資作用。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PPP以及熊貓債等創新業務,創造價值余量的同時盤活了企業的存量;完善回購、支持地方政府債發展,積極拓寬交易所市場的業務范圍;建立健全各種規范制度,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加大力度審查,做到外松內緊,真正起到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不過,國內債券市場以銀行間市場為主導的格局短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從交易所市場自身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一方面應加強與銀行間市場的互聯互通,努力降低債券市場分割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在發行制度上不斷變革,在產品創新上不斷推進,彌補銀行間市場在投融資功能上的不完備之處。
構建完整統一的債券市場
“從目前情況來看,交易所債券市場仍然存在規模偏小、流動性相對不足、轉托管效率偏低等問題,產品創新和制度改革也有待進一步推進。”潘向東表示。
李勇認為,在交易制度方面,公司債券的流通和轉讓只有上市這一條路。但是,交易所的上市規定又非常嚴格,存在許多限制條款,因此,絕大多數公司債券無法流通和轉讓。我國債券二級市場由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構成,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市場還是兩個分割程度較高的市場,兩個市場的參與者類型、交易方式、結算制度等都有較大差異,嚴重制約了債券市場的整體效率。
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要進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發行人財務成本;做大做強債券基金規模,有效引導個人債券投資者通過投資債券基金等形式投資債券市場,提高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活躍程度;允許低評級公司發行債券,適當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幫助低評級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加快形成收益與風險相對應的多層次的交易所債券市場。
為進一步規范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潘向東建議,加強與銀行間市場的聯系,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統一的債券市場;立足于促進投融資的基本功能,在制度建設上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務發行企業和投資者;做好持續性監管,創造一個更加規范公平的市場環境。
潘向東進一步表示,在市場監管與制度規范方面,一是持續跟蹤債市杠桿水平,防范違規加杠桿的市場行為;二是加強對市場中介機構的指引,提升機構整體的合規意識和風控水平;三是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置;四是持續監控市場整體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對違約事件及時妥善處置。
除此之外,李勇認為,要擴大開放,引入多元化投資主體;建立以市場化為主導的風險化解機制;強化投資者利益保護,推動出臺專門的證券投資者保護立法。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證監會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戰略部署,始終堅持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不斷深化對債券市場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加強交易所債券市場基礎建設,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健全體制機制,優化功能結構,加強風險防范,提高監管效能,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持續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李勇表示,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的發展是直接融資渠道的完善,有利于滿足資本市場上供求雙方多層次化的要求,降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風險。此外,債券市場有效拓寬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債券市場的體量龐大,為金融中介部門提供了有效的融資渠道。
為了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潘向東認為,交易所債券市場一是要繼續推進發行制度改革,促使符合經濟轉型和國家戰略需要的企業獲得直接融資帶來的便利;二是要不斷堅持產品創新,促使交易所市場符合新時代下投融資形勢變化的需要;三是研究擴大對外開放渠道,吸引更多海外資本流入以支持國內實體經濟發展。
對于具體如何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服務技能,李勇認為,要大力發展綠色公司債券模式,支持脫貧攻堅。貧困地區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變“政府輸血”為“市場造血”。服從服務中央關于規范地方政府舉債的決策部署,開“前門”,堵“后門”,支持地方政府到交易所市場發行債券,擴大地方政府發債渠道。積極推動對外開放,推出“熊貓公司”債券試點,助力“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