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伴隨著“維維豆奶,歡樂開懷”這句響徹大江南北的廣告語,維維股份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當時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所在地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的一位官員在2012年對媒體表示:
2000年前后,維維股份每年上交的稅收占到銅山稅收總額的一半,如果他們不交稅,我們政府工作人員就別想發工資了。
獨木難支,維維股份的管理層似乎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且一直身體力行。上市以來,維維股份賣過飲料、擠過牛奶、種過茶、榨過油、蓋過樓房、釀過酒、搞過金融——似乎只要能賺錢的,它都做過。
▲維維奶粉(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維維股份交出的最新“成績單”,恐怕讓其投資者高興不起來。
扣非凈利潤連續三年負增長
近日,維維股份發布了2017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6.47億元,同比增長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151.17萬元,同比增長30.5%。
記者注意到,維維股份已經連續三年扣非凈利潤出現負增長。2014~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6807.46萬元、3139.12萬元、1724.61萬元、負8591.68萬元,呈逐年下滑態勢,且在2017年上市公司的扣非凈利潤為負值,下降幅度明顯,同比減少599%。
在2015年年報中,維維股份將扣非后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營業收入的減少;2016年年報則只提及凈利潤的減少是由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增加所致;2017年年報中,維維股份表示,導致扣非后凈利潤減少的原因是,酒類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37億元,毛利減少1.77億元;飲料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1499萬元,毛利減少1517萬元;豆奶粉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毛利減少2660萬元。
從維維股份的營業收入分產品情況來看,幾大主營業務的產品經營情況分化明顯。2017年,除主打產品固體飲料、動植物蛋白飲料營收與去年相差無幾外,營收占比第二大類——貿易類同比上漲41.34%,酒類產品營收同比下降33.93%。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維維股份發布的2017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目前涉足飲料、白酒、乳業、食用油、房地產、貿易、茶葉等行業。
過去一年賣廠賣地賣銀行“補血”
事實上,2015年、2016年,維維股份連續兩年的凈利潤也呈現下降態勢,201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49.41%,2016年同比減少30.91%。而2017年扣非后凈利潤為負8591.68萬元的情況下,維維股份何以實現凈利潤9151.17萬元,同比增長30.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維維股份的貿易收入大幅增長,全年營業收入為14.85億元,比上年增加了41.34%,維維股份表示主要是因為加大了與糧食相關的油脂貿易,同國際大糧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
此外,2017年維維股份有三次出售資產的舉動。
2017年9月,維維股份子公司維維創新投資,轉讓了無錫超科食品公司10%股權,協議作價人民幣6500萬元。維維股份在轉讓無錫超科食品10%股權的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可形成收益人民幣3805.59萬元,增加上市公司凈利潤2854.19萬元。
2017年12月,維維股份子公司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轉讓了湖北銀行0.93%的股權,協議作價人民幣約1.11億元。股權轉讓完成后,枝江酒業形成收益人民幣1.04億元,扣除所得稅后凈利潤人民幣6053.55萬元,上市公司增加凈利潤人民幣4298.02萬元。
2017年10月,維維股份子公司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出讓了部分閑置土地資產,但因相關資產的過戶手續尚未辦妥,所以2017年度貴州醇未確認轉讓收益。
但前述兩項子公司的股權轉讓(賣廠和賣銀行),為上市公司增加凈利潤近7000萬元,而年報顯示,2017年,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高達1.45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維維股份在主業不強的情況下進行多元化布局,導致了現在整體運營狀況不佳,業務無法聚焦,未來從產業端、渠道端,結合消費端來看,維維股份的發展前景并不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