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自去年日本岐阜市養豬場26年來發現國內首例豬瘟感染后,日本又出現新的感染。截至9日,在4個縣共確認了40例,共計逾13萬頭家豬被撲殺。此外,在感染地區,給家豬接種疫苗的要求強烈;但農林水產省考慮到對進出口的影響等,持慎重態度。
資料圖:養豬大棚里的豬。 中新社記者 林浩 攝
據報道,40例感染的具體發生縣為岐阜縣21例、愛知縣16例、福井縣2例、三重縣1例。由于對發生感染的養豬場的出貨對象等也實施了撲殺處理,包括長野縣、滋賀縣、大阪府在內的7個府縣合計逾13萬頭家豬被撲殺。
除發生感染的4個縣之外,長野縣、富山縣、石川縣也發現了被認為是病毒擴散主要原因的感染了豬瘟的野豬。農水省以包圍該7縣的形式構建了“疫苗帶”,決定大面積向野豬投放含有疫苗的餌料。
另一方面,圍繞家豬疫苗,農水省8月要求7個縣及其周邊的共13個縣政府匯總養豬戶等的意見。當時把若接種疫苗,則豬肉及加工制品的流通區域將受限作為了前提條件。
對此,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在本月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批評說:“在附加前提條件的基礎上要求縣政府做出判斷,令人極其遺憾。”
各縣負責人也在采訪中回答稱“縣內沒有食用肉處理場。這本來也不應該是完全推卸給縣方來處理的問題”(福井縣);“因為大量出貨給首都圈,若影響流通,則無法打疫苗”(山梨縣)。
農水省5日匯總了新對策,寫入計劃探討是否有可能使用與原來設想不同的其他疫苗。據悉,該疫苗被稱為“標記疫苗”,不需要限制流通。但該疫苗在日本國內未獲承認,該省對接種的謹慎態度沒有改變。
據悉,國際機構認定的“凈化國”資格目前處于暫停狀態,恢復的條件是3個月沒有新的感染病例。由于暫停期限為2年,若至明年9月感染仍未平息,日本就將成為“非凈化國”。不僅會對豬肉進出口造成影響,恢復成為“凈化國”也需要一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