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既不是是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已經不再像轉軌之初那樣強調走哪種主義的道路,而更強調走具有俄羅斯本國特色的道路。
政治上雖然是西方民主的架構,憲政民主,三權分立,多黨制,一人一票直接選舉,但是更加強調可控,更加強調主權,所以俄羅斯的民主有一個說法叫“可控民主”,后來發展到“主權民主”,強調國家的自主和權威。在這個階段俄羅斯外交上也還是非常重視西方,但是更強調東西方平衡。
擴展資料:
俄羅斯轉型以來這20多年的發展,通常這樣劃分階段,上世紀90年代是葉利欽時代,2000年以后是普京時代,但是如果再細分一點,可以把它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上半期,蘇聯解體后轉型的最初一些年,這個階段的俄羅斯可以用一個詞,叫“全面放棄”。經濟上采取“休克療法”,放棄了蘇聯時期的計劃體制,實行大規模的迅速的生產資料私有化,價格全面放開,廢除外貿壟斷等等。
政治上也基本上是全面地模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外交上轉軌以后基本上是一頭向西。被稱為“俄羅斯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直接說,俄羅斯當時進行的私有化,不是為了回收資本來補貼國家財政收入,甚至不是為了提高企業效益。
當時的俄羅斯非常明確地宣稱追求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是結果,眾所周知,90年代的俄羅斯經濟衰退,政治動蕩,民生也不能保障。當然,俄羅斯90年代衰退的原因不只是轉型,還有蘇聯解體以后導致的政治、經濟失序。
第二個階段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以后,俄羅斯從上層到社會、從政治精英到知識精英都已經認識到這種改革存在問題,他們也試圖進行調整,對激進的改革做一些漸進的調整,外交上也從一頭向西變成了雙頭鷹政策,一邊向西看一邊也向東看。
1997—1998年那場全球性的大危機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政治局勢更加動蕩。雖然調整沒有產生效果,但是可以看到90年代就開始反思發展道路問題。
第三個階段是普京上臺以后。普京特別強調國家權威,他堅持市場經濟,但是強調國家調控。普京的經濟發展理念就是市場經濟加國家調控,如果再加一個小的方面還可以加上速度,他追求發展速度。
90年代俄羅斯實行的私有化是大規模的快速的,大約70%的資產都被私有化了,可是普京執政以后又進行了重新國有化,特別是對國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企業又被重新收歸國有,國有化的比例逐漸增加,到目前國資占比已經達到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