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協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74.91億元,同比增40.04%;實現凈利潤140.57億元,同比增47.36%。這樣的業績表現在整個A股市場所有行業中都是非常突出的。
市場活躍疊加政策利好
中報業績大放光彩
其實,上半年證券行業的業績表現已十分亮眼。39家上市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289.9億元,同比增長20.93%;實現歸母凈利潤726.97億元,同比增長26.42%,部分龍頭公司表現突出,上半年增速超90%。
根據詳細披露業務結構的半年報,由于上半年A股兩市日均成交額7580億元,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增22.45%;今年結構性行情比較明顯,證券公司自營和資管業務同比分別增19.13%和21.67%;另外兩融新規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今年兩融余額持續走高,信用業務收入同比增18.26%;而創業板注冊制下新股密集發行,疫情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推動債券發行規模增加,投行業務收入也大增22.11%。
隨著行業重資產的創新型業務不斷發展,杠桿倍數也在逐步提升,ROE所代表的盈利能力改善明顯。今年上半年上市證券公司年化ROE達到了8.24%,較2018年的3.14%有了較大幅度的回升。未來更多利好創新業務的政策有望出臺,行業ROE中樞或將進一步抬升。
行業內部來看,頭部證券公司盈利能力更強,疊加合并預期,行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高。半年報凈資本前十的證券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占比均超60%,年化ROE均值為10.64%,體現出龍頭公司的優勢。
指數化布局分散個股風險
享受行業長期成長價值
展望未來,包括引入“T+0”交易等政策也在預期之內,隨著改革措施的不斷落地,作為最受益的行業,證券行業長期發展前景樂觀。截至9月11日,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PB估值僅為2.16倍,歷史最高點是在2015年牛市時期達到了4.84倍,因此仍有比較大的向上空間。
就證券行業的投資而言,指數化投資相對個股投資有一定的優勢。近兩年可以看到一些證券公司發生了經營風險,導致被監管處罰以及降低評級等。另外,不同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存在差異,一些利好政策的出臺對不同公司收入的提升程度也不同,投資者比較難以把握。而通過指數基金進行布局,一方面可以分散個股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分享行業長期成長帶來的價值。
目前市場上金融類ETF共有17只,可以分為銀行行業ETF、證券行業ETF、非銀金融(證券保險)行業ETF和金融行業ETF。受新冠疫情和讓利幅度加大等政策影響,上半年中證銀行指數歸母凈利潤同比-9.45%,疊加市場對不良率有所擔憂導致行業表現乏力;保險方面,在稅收政策一次性調整、準備金增提,以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減值損失波動的綜合影響下,上市險企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都出現了同比負增長。相比之下,受益于市場活躍度提升的證券行業,在金融行業中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因此,在金融類ETF中,投資純證券行業的ETF或是比較好的選擇。目前市場上的證券類ETF大部分跟蹤的都是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另外還有上證證券行業指數和國證證券龍頭指數。龍頭證券公司由于業務結構均衡,業績和股價表現相對穩健;而中小證券公司可能某項業務收入占比較大,股價具有高彈性。兩者各具優勢,而今年以來也是覆蓋全面的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表現更好。
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單個個股權重設置不超過15%,整體比較分散,在個股出現風險事件時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可以在跟蹤該指數的同類ETF中挑選規模大、流動性好的如證券ETF(512880)進行配置,從而降低交易時的沖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