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首批18家企業在深交所掛牌交易,標志著創業板試點注冊制這一重大改革任務正式落地。目前,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平穩運行“滿月”,擬上市企業對登陸創業板也保持著極大的熱情。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除已上市企業和終止申報企業外,截至9月23日下午3時30分,共有332家企業正在申請創業板IPO,計劃首發募資合計1976.37億元。其中26家提交注冊申請,17家通過上市委會議,1家暫緩審議,142家已問詢,16家已受理,130家處于中止狀態。
此外,另有9家企業創業板IPO注冊生效即將或正在招股發行中(其中6家已完成募資但未掛牌,合計首發募資58.4億元;3家已經注冊生效但還未完成募資,擬募資金額151.43億元)。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實施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深改進程進入實質性提速期,創業板承載著科技與傳統企業的連接橋梁作用。注冊制的擴圍,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無論是市場的制度完善如信息披露、約束和激勵機制,還是中介機構執業能力,監管部門的監管能力,以及投資者的成熟度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優化了上市條件,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制定多元化上市條件,以支持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因此也吸引來了企業踴躍進入創業板。
在注冊制下,創業板的行業定位可以具體歸納為“三創四新”,即企業符合“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或者是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從上述擬創業板IPO企業來看,也基本符合“三創四新”的要求。從行業分布來看,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口徑,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占比最多,其次為專用設備制造業以及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深交所在推進創業板注冊制發行上市審核工作中也有著特色做法。深交所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審核理念,始終將提升審核工作規范性和透明度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執行審核工作流程和審核時限規定,堅持質量第一、兼顧效率,將合規要求全面嵌入審核業務系統,持續優化完善審核工作機制,努力做到“開明、透明、廉明、嚴明”,高效有序開展受理審核工作,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增強市場各方改革獲得感。
在李湛看來,未來后備進入創業板的企業規模仍會進一步持續擴大。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新產業新經濟逐步壯大,創業板作為創新成長企業聚集地,目前已受到市場廣泛認可。疊加創業板此次改革為注冊制,并建立了以披露為核心的審核體系,真正交給市場選擇,其上市標準與原先相比更注重信息披露。當前,我國新經濟、新業態急需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為其提供高效的融資服務,如芯片行業等資本密集型領域,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落地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也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新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