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滬指高開高走,多板塊全線飄紅,兩市成交額時隔兩月再度突破萬億,北向資金也迎來瘋狂“掃貨”。截至收盤,北向資金凈流入196.99億元,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從行業來看,銀行、券商等大金融板塊以及電子行業成為北向資金連續加倉的對象。
隨著外部不確定性落地,北向資金加速布局。同花順數據顯示,11月9日,北向資金展現出驚人的掃貨速度。開盤10分鐘,北向資金便掃貨50億元左右,半小時后凈流入達90億元,午盤收盤時已凈流入184.31億元。截至當日收盤,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196.9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80.84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16.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北向資金凈流入金額第一高為2019年11月26日,當日北向凈流入214.3億元。而此次北向資金的大額凈流入則為歷史第二高。歷史數據還顯示,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超過180億元的情況僅有4次。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海外不確定性的逐步消化,風險偏好修復之下,外資也在大幅回流,北向資金作為旗幟資金對市場有比較明顯的引領作用。
從行業來看,過去一周,北向資金在銀行、證券等金融服務板塊以及電子板塊凈流入較多,分別流入73.98億元和36.52億元。實際上,在上周北向資金加倉股數前十的個股中,銀行股占近一半,交通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均獲北向資金加倉超5000萬股。
對于后市,中信證券指出,前期市場兩大壓制因素如期消除,基本面持續恢復進一步提高市場支撐力,而未來三個月重大政策和外部擾動則進入了空窗期,預計觀望資金將依照行業景氣輪動路徑逐步入場,行業上則將聚焦順周期和低估值板塊和新經濟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