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5G、云計算、工業互聯網在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成為被多位大佬頻繁提及的“熱搜詞”。
11月24日上午,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阿里云智能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字化技術在工業應用并催生創新,云提供了統一的IT基礎設施、數據化智能化技術、全產業鏈協同平臺和生態系統平臺四項價值。
三大運營商作為我國5G基礎設施的重要力量,此次互聯網大會也展示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布局。
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代晴華在論壇上表示:“我們和華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都有很好的合作。產品的智能化也得益于現在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5G技術。5G技術可以帶來產品智能真正的應用,使工程機械實現無人化作業,還可以使未來協同施工,使工業場景無限地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數字化進程,凸顯了數字化的分水嶺。在網絡技術和云技術推動下,數字化升級勢在必行。”在11月24日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大會”上,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邵廣祿強調。
三大運營商發力工業互聯網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證券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三大運營商“5G+工業互聯網”的大屏布置格外顯眼。
在中國聯通智慧工廠展區,國內服裝制造龍頭企業雅戈爾的智能化制造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中國聯通為雅戈爾打造了智慧工廠一體化平臺,實現設備數據采集、能耗管理、全連接平臺管理等應用,全面提升了生產能力。面向余姚小家電行業推出的智能家電行業云平臺,打通了各企業端研、產、供、銷、服全產業鏈及價值鏈,惠及余姚3000余家小家電及電器配件相關企業。
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在博覽會上展示了近一年來全面實施“5G+”計劃、推動5G+X應用延展、融入千行百業取得的累累碩果,集中展現了5G建設發展的250余項創新應用成果以及超過100項典型行業應用。
“中國電信聯合8家企業,中標國家工信部5G創新發展工程,積極探索可規模推廣的5G+工業場景應用。”在此次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電信相關工作人員在展臺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與烏鎮桐昆集團打造5G+機器視覺應用, 提升產品缺陷檢出率,降低工人巡檢壓力,極大提高工人的幸福感;為秦山核電提供優質的5G和邊緣計算服務;與吉利汽車研究院共同打造5G+數字化車間;聯合??低?,通過部署5G+MEC,更好、更快、更優的實現AGV自動導航、靈活移動、快速運輸、精準對接等功能……”
據介紹,這些應用場景只是中國電信“5G+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智”造的一個縮影。目前,中國電信已經積累了數百個工業互聯網案例。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何飚在論壇上表示,工信部從去年開始明確提出“5+2”的發展部署和規劃,中國聯通在落實過程中,將工業企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概括為生產成本、產品質量、信息化程度、創新以及交付能力和生產安全與環保等一系列的問題和痛點?;谶@些痛點和問題,中國聯通提出了“頂層規劃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核心能力在于網絡、平臺、算法、安全。網絡主要發揮中國聯通5G網絡的優勢,內網和外網的優勢,獨立組網和混合組網以及跟公網虛擬,同時利用不同生產線的要求和全域跨域部署推動云聯網。
何飚還強調,一定要充分利用工業大數據平臺和工業AI平臺的智能,賦能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
張建鋒表示,工業互聯網將形成一個多方參與、共生共贏的生態型平臺。以浙江工業互聯網平臺SupET為例,平臺上有超過500家數字服務商,服務了超過3.6萬家制造企業,接入工業設備超過160萬臺,形成行業共同創新的模式。
在此次互聯網大會上,傳統經濟轉型的成本同樣引發關注,大規模新基建、大規模產業數字化,需要全社會開放共享、降低成本,提升效能。對此,邵廣祿提出三點倡議:一是降低網絡設備和算力設備的成本,讓更多用戶用得起,縮小數字化鴻溝;二是下沉網絡互聯互通節點,持續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三是開放互聯云服務,加快全社會的數字化進程。
工業互聯網風口已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在多個場合曾提到產業互聯網。
黃奇帆表示:“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目前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的企業,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今后有可能產生或者容納幾十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 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今后的獨角獸將主要產生于工業互聯網的體系。”
工業互聯網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認同。
杰瑞聯合集團董事局主席、橙色云創始人孫偉杰表示,中國消費互聯網已經步入了世界前列,我國人口紅利消退,獲客成本提升,面臨服務人口的平臺期。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經濟的下半場,是互聯網發展的新風口。工業互聯網服務的是實業,決定了產業人將是下半場的主力軍。消費互聯網注重流量集聚和流量最終變現,工業互聯網注重的是消除產業痛點和價值賦能。
孫偉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還強調,之前錯過了消費互聯網,數字經濟的中心已經由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不能再錯過工業互聯網的風口。
“這是電信運營商首次深度參與傳統行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歷史上傳統行業的一代一代轉型歷程來看,轉型一直都是一個提質增效的過程,但這一輪轉型與過往有很大的不同,會更多地去完成機器替代人的過程,在此期間,數字化技術以及5G網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就給了運營商深度參與傳統行業以及企業轉型,享受工業互聯網紅利的一個機會。
“這意味著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在付亮看來,在工業互利網領域,消費與回饋將不再是等量的,購買相關服務的傳統企業能夠很快享受到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益處,因而有望進行持續性的消費并進一步加大投入。
這也意味著更加激烈的競爭。
付亮告訴記者,運營商的優勢在于擁有龐大的落地網絡資源,因而能夠更高效地為企業提供服務;同時運營商也擁有廣闊的B端用戶資源,如果能夠針對一個用戶摸索出一個成熟的解決方案,那么相關解決方案就有望實現大面積的復制。
但與此同時,付亮指出,在傳統行業的轉型進程中,網絡傳輸僅僅起到一個管道作用,在大數據分析以及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方面并不具備優勢,運營商想要深耕工業互聯網領域就要面對著來自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的直接競爭。
“目前來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各方都處于摸索階段,從電信運營商到華為、阿里等企業其實差距相對并不大,運營商想要深耕工業互聯網紅利,還需整合上下游的技術,積極參與來自多方的合作,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付亮強調,“當然,這也意味著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