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在會上表示,數字化時代,不意味著一定都要壟斷,一個機構都要閉環,動不動提互聯網的概念,形成閉環,都要自我服務、全鏈條的,包括金融產業,現在金融的未來也會是細分化,更加的專業化、細分化,大家如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還是應該能有更好的服務,為我們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空間的。
以下為演講內容: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首先很感謝國際金融安全論壇的邀請,到這兒跟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金融發展和金融安全個人的看法。我想正好結合今天的論壇主題“新金融、新基建、新安全”,結合著銀行業的轉型發展,談這么一個觀點,雙循環下,以內循環為主的背景下,金融業向零售轉型過程當中的發展和安全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銀行業現在面臨著一個比較巨大的壓力,在新的形勢下,傳統的做銀行就是做信貸業務,信貸業務里邊又以企業的融資為主,這也是中國的金融業發展早期的時候,因為住戶部門更多的是為國家提供儲蓄資金,金融需求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但是隨著整個我們國家國民財富的積累,社會發展到今天的階段,金融需求是在不斷擴大。其中有一點,我們不再是像原來簡單的提供儲蓄了,現在首先是從負債端來說,從金融業向商業銀行的負債端來說,除了提供儲蓄,恐怕還要提供很多的金融資產管理、理財財富管理等等。在資產端也是一樣的,我們除了對企業提供服務以外,更多的要面向個人以及面向家人住戶部門,這就提到了今天的主題,零售轉型的問題。
為什么我用這個題目跟大家交流了,零售轉型是我們銀行業現在做的新的增長點,對于大型銀行來說,零售一直是他們發展的重點,類似于股份制銀行,其他的中小金融機構來說,以前對零售這一塊兒不夠重視,其實大型銀行業面臨著這個,因為他的客戶群需求也不一樣了,雖然原來的客戶群體里邊有很多的零售客戶和個人客戶,但是實際服務范圍也有很大變化,所以我們今天這個話題,不僅僅是針對中小銀行,包括大銀行業面臨這樣的問題。
新的零售是什么形態,有別于以前的有這么幾點,第一,覆蓋面更廣了,大家講的普惠金融的概念,以往我們講,由于謝平老師在中國最早提出來互聯網金融概念的專家,他當時提出這個概念,當時的背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它對客戶的廣覆蓋,覆蓋了大量的長尾客戶,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第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覆蓋面的變化。二是服務手段的變化,以往銀行業都是靠網點的布設,你要是想服務基層,多少年前我們說的,中國要發展普惠金融,為什么當時大力鼓勵,幾年前我們一直鼓勵發展中小銀行,包括民營銀行、中國的小型機構,現在比較熱門的阿里的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如借唄和花唄,都是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做的,這樣的小額貸款公司成立都是有大的背景,包括我們十年前的時候,要想做普惠金融,要想服務中小客戶,要想服務廣大的居民,更多的要靠網點和人力,這是以前的一種業態和模式。
發展到了今天,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特別是金融數字化時代之后,這個業態、這個模式、這個服務方式其實有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服務模式、服務方式,包括我們的觸達手段和渠道,大家知道金融對于服務來說,渠道為王,你能不能有觸達客戶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靠網點和客戶經理了,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手段和靠線上的服務。當然了,現在我們還有一些金融的要求與約束,央行要求我們開戶,還要求必須得是在一類賬戶,必須在商業銀行開,從這一點來說,這既是商業銀行存在的基礎,和其他機構競爭的時候,我們還僅有的一點點優勢,和新型的互聯網優勢相比。但是同時也說明這包袱很重,重資產的,需要有網點,需要有個人,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約束,我們還有一個緩沖的時機,對商業銀行來說,這個發展還有轉型過渡的機會,如果沒有這一點約束,如果現在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隨時隨地遠程開戶,提供線上的服務,完全無接觸的服務的話,其實對于我們的沖擊更大。
因為面臨著這些巨大的沖擊,商業銀行現在其實也在轉型,也在加快這方面的布局,其中的一條就是我們也引入金融科技的工具,金融科技的服務方式,互聯網上、線上數字化的服務方式。這種方式其實有機遇,也有很大的挑戰,這個挑戰,當初也是謝平院長跟我提過,我已經到了商業銀行,他還提醒著我,你們商業銀行有一天可能會被互聯網金融機構擊垮的,我當時說,沒有這個技術,我們可以買,今天看,核心技術買不來,但是我可以投資,可以做一些工作。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這類技術的應用一定是一把雙刃劍,有方便的一面,另外有一面,就是安全性各方面存在著一些風險,所以今天剛才奇安信董事長也提到了,金融科技也好,銀行業的金融安全也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是不是因為有了這些挑戰,我們就不去嘗試,不用去,還不是這么回事,我們必須還得擁抱這樣一個新技術,擁抱數字化的時代。但是實際上,這面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從實踐操作上來說,在轉型的過程當中,在應用金融科技手段的時候有幾個問題,特別是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大銀行可能有一定的實力,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開發技術,都有這些方面的力量。但是別忘了,我們國家大量的金融機構是中小金融機構,2000多家小銀行,銀行類金融機構,這里邊任何一家出問題,其實對于中國來說,影響很大,我們現在也缺乏一種市場化的退出手段,其實一個機構出問題,處理起來難度就非常大。大家知道包商銀行被聯合接管一年多,現在才剛剛宣布分拆式的清算,還不是能夠徹底清算,最后還會在里邊遺留很大的包袱,出了問題之后,我們有點承受不起。
監管現在對于新技術,用這些技術還是有一定的顧慮。第一,你要用,有沒有自己核心的自主的風控,說實話現在很多中小銀行是沒有的,應用技術你可以買一部分,現在我們也買很多,現在金融科技領域里面,我的計算機主機系統還是IBM的多,數據庫還是Oracle的多,應用軟件其實現在柜面上很多用的還是微軟的。嚴格意義上說,我們還是對外有很大的依賴度的,并不是說在未來的時候,我對于一些大數據公司,或者是一些電商平臺,他提供的這些客戶給我們引流的客戶,其實他有一個很好的風控模型的,我們和他們合作的時候,就是在他推送過來數據的基礎上,我們可能做一個我們自己的內部風控,但是整體而言,我的風控和我建的模型,其實沒有他的維度大的。大家知道,大數據引用字節有上千個,甚至兩三千個字節,我們可能就是一些關鍵的信息。但是我掌握他關鍵的信息里邊也很重要,比如說央行的征信系統里邊的信息,歷史上來說,這個人的信用記錄如何,我就有他的信息。還有一個我們現在引入政府的平臺,一些公共的信息,這也是我后邊提到的,我們要想轉型,其實要想維護安全,除了有這些技術層面上的要求以外,還有很多制度上的安排。
對我們的挑戰有幾個,第一個,你有沒有能力投資,因為這是很大的一筆投資,在以往的話,可能銀行系統,雖然投了很多,應該說銀行系統,或者是金融部門,對科技的應用其實是最早的,我們很多的技術應用都是在業內最領先的,比如說網絡安全的事,咱們國家搞過互聯網安全的攻防演練,其實最安全的是什么?是咱們國家的電力系統和銀行系統,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咱們有評價的,有行業評價的。金融系統就是這種防控能力本身是比較強的,我們在早期其實有很大的投入了,包括一些新技術的應用,這是因為基于你這個部門的,一個是他的需求,對安全性高標準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們有這個投資的能力,因為在這方面投資還是需要資金量比較大的。這個投資能力也取決于銀行的大小,越小的機構,面又寬,方方面面都要覆蓋到的時候,投入產出的效益是比較低的。同樣一套系統,放到大銀行去,因為業務量大,成本很容易攤薄,如果一個小的銀行,全面這樣投,壓力比較大。
第二個是技術能力,技術選擇、設備、模型,包括這些你具不具備這些能力,開發人員有沒有自主的風控能力,現在我們有很多要求,你必須有自主的風控,但是自主的風控我個人的理解,并不一定要所有全行業的都自己去做,我未見得一定要全面自主開發,這是技術能力。
另外一個是數據獲取的能力,未來的數字化時代也好,金融科技時代也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也是一個生產要素,如果僅僅有了技術,有了設備,有了投資,最后發現你沒有獲客的渠道和來源,沒有流量,在數字化時代沒辦法觸達更多的個人客戶,這是能力問題。
另外一個,有沒有技術層面的快速反應的能力,快速迭代的能力,這個既取決于自身的技術儲備,另外一方面,取決于監管的要求,這就是自身能力建設。
最后有幾點關于思考,跟政策有關的。轉型發展,銀行辦零售,或者是我們用新金融與數字化轉型,可能有幾點跟政策相關的。一是關于合作的問題、開放的問題,因為剛才提到了現在監管比較審慎,有一些技術的應用,特別是跟其他第三方機構的合作,還有一定的約束,更希望我們自建,這個自建是有必要的,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些選擇。一些核心技術,或者說哪些是核心技術,或者哪類機構,它是不是系統重要性機構,如果是系統重要性機構,你必須要有自己自身獨立的系統。如果是一個小的,我們舉一個例子說,一個小的縣級的農信社或農商行,你讓他有一套系統跟工商銀行的系統一樣完備,什么都是自主掌控,或者至少跟華夏,華夏現在的專業科技人員隊伍,我們現在成立了科技子公司,剛成立一年多,就招了一千多人,三年之內準備干到三千人,已經遠超過銀行整體的科技人員。我到現在為止,行內的科技人員只有七百多人,但是科技人員到今年年底就能達到兩千人,其中有一千二、三是我獨立的科技公司的人。目前只為我服務,未來看他有沒有能力了,先把我的服務做好再說,我們的未來目標是三千人,三千多人就是比較大的科技公司了。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有這個能力,但是很多小機構未見得有這個能力,能不能以開放式的心態,合作,允許有一些必要的服務的外包,包括技術的。
第二個,我們講的是金融基礎設施,新基建,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這需要政府做很多工作,包括公共信息數據平臺建設,這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在做了,包括北京市,把政府的公共信息可以集中起來,有條件的開放,怎樣確定一些規則能保護消費者信息隱私的情況下,怎樣能夠提供到有需要的,經過客戶的授權的,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經過客戶授權,就可以開放。對于一些數據,比如說社保、醫保,北京市也在建多公共信息,包括法院、司法、工商、稅務有很多很多信息可以用。二是私有數據,怎樣數字化的問題及私有數據,包括大的平臺公司,我不點那些,他們有很多的私有數據,這個數據他們自己叫內循環,循環圈可以用,但是對外不可以用,某種程度上,可以允許他們征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對于他來說是數據價值的變現,對于我來說,增加了一些獲客的渠道。數字化時代,不意味著一定都要壟斷,一個機構都要閉環,動不動提互聯網的概念,形成閉環,都要自我服務、全鏈條的,包括金融產業,現在金融的未來也會是細分化,更加的專業化、細分化,大家如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還是應該能有更好的服務,為我們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空間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