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助力轉型 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

2021-01-21 11:34:43 來源:證券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在此背景下,各部門加緊謀劃相關路線圖,“減碳”成為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重要主題。今日本報圍繞綠色金融、能源、電力、家電等行業如何積極謀劃給予解讀,以饗讀者。

傳統能源存轉型升級機會清潔能源有望蓬勃發展

“自從中國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后,各地陸續推出詳細的進程規劃,而像石化、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將面臨新的能源結構調整壓力。一方面要保證能源安全,保障生產供需,另一方面要通過技術創新或產業轉型解決碳排放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去年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一項重點任務。并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劉向東認為,做好碳中和工作不是簡單的減少排放,而是調整能源結構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和使用效率,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同時還要倡導低碳消費和生活,保護好生態環境,切實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在這一過程中,傳統能源產業雖備受打擊,但同樣存在轉型升級的機會,比如傳統能源的清潔化利用,以及積極投身生物基等能源替代產業等。

碳中和目標下,我國“節能+減排”雙管齊下。節能方面,在提升石化能源生產能效的同時,也通過一系列的新能源政策,控制石化能源消費、降低經濟對高耗能產業的依賴。

《電動汽車觀察家》主編邱鍇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其核心目的在于減少對石化能源的消耗,這將進一步減少我國對石化能源的進口依賴。

減排方面,不僅將推出更嚴格的環保措施倒逼落后產能退出,也鼓勵更多石化企業向其他能源產業轉型。長期來看,生物基產業與部分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石化行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將是大勢所趨,據經合-糧農組織預計,2025年全球生物柴油需求量將達到4500萬噸,但生物柴油缺口近350萬噸,而我國主要以廢棄的地溝油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成本上更具優勢。

交運行業一直是碳排放主力,而綠色燃料生物柴油是一種有效的替代品。安信證券研報指出,生物基產業是一片廣闊新藍海,全球有超過4萬億美元的產品由化工過程而來,在未來的10年,至少有20%的石化產品、約8000億美元的石化產品可由生物基產品替代,目前替代率不到5%,缺口近6000億美元。

當前我國能源供給仍以煤炭消費為主,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來源。

國泰君安證券煤炭與公共事業首席分析師翟堃預計,“十四五”期間火電裝機將保持3%左右甚至更低的增速,雖然火電主體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但火電裝機占比將逐步下降。而碳中和背景下,預計未來30年風電、光伏發電量有望增長20倍,水電也將迎來新一輪投產高峰。

中金公司研究部新能源公用事業首席分析師劉俊認為,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在光伏、風電等產業產生規模效應和技術迭代后,可以實現能源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帶來更經濟的成本。以光伏為主體能源的新電力體系中,電源將可以貼近負荷部署,用戶具備自發自用能力,相鄰用戶間可以實現能源雙向流動,降低發電行業的進入門檻,也打破了傳統電網單向能量流動的模式,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并開辟豐富的電力市場商業模式。

邱鍇俊說:“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規模擴大,也提高了用電需求。過去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詬病,源于電力資源的不環保,但正是新能源汽車等眾多產業的需求推動,讓清潔能源產業得以蓬勃發展。未來運用移峰填谷、分箱換電等方式,可以讓新能源汽車進入電網循環體系,大幅提高電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電力產業面臨一個趨勢兩個挑戰三個重點

“據我了解,目前已有發電企業,正在通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進行降低碳排放的舉措,而作為其應用場景的高新技術企業,比如騰訊,就曾制定了《碳中和的策略與路線圖》,推進AI技術為火力發電等傳統意義上的高碳排放行業降低碳排放。”國務院國資委機械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去年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在此大背景下,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發電企業的反應受到多方期待。

宋嘉認為,由于電本身的特性,與同樣作為能源載體石油煤炭物理性質不一樣,傳輸方式、使用原理等方面都有根本區別,所以,碳中和對電力行業而言,有一個趨勢、兩個挑戰和三個重點。

一個趨勢:發展趨勢是零排放或低碳排放發電總量的不斷提高。

兩個挑戰:一是如何以更低碳的發電量,滿足未來不斷提高的社會總耗電量。挑戰二是“發用一體”的分布式發電與用電網絡融合,對信息化、智能化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個重點:一是在發電結構上,提高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零碳電能所占比重;二是通過應用數字信息智能等新技術,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三是總體電網、分布式電網的信息安全。

隨著我國碳市場的啟動,在A股市場中,已有不少發電企業積極參與降低碳排放的工作當中。

長源電力董秘在深交所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后,公司在碳排放權交易履約方面有一定優勢,目前公司正在嚴格按照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碳交易管理辦法和配額方案進行合規管理,所屬火電企業均進行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火電機組供電煤耗在全國處于先進行列。

中國神華董秘表示,公司在火電業務方面,堅持做優存量、淘汰落后、做精增量的發展思路,持續做優煤電產業,推進煤炭資源高效清潔轉化,加速發展新能源產業,打造清潔能源新亮點,培育新的增長極。

不僅是電力企業本身,碳中和工作啟動的大背景下,不少產業鏈上的公司也在積極參與到助力節能減排的隊伍當中。

雪迪龍董秘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火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計量方法上歐盟將核算法和在線監測法(CEMS)兩種方式置于同等地位,隨著我國碳交易市場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利用CEMS系統實際測量的數據有望成為碳排放監測的有效參考,但需要有嚴格的標準、完善的法律框架及CEMS質量保證體系,這將有助于公司開展CO2排放監測及交易,促進公司監測設備的推廣。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咨詢顧問陳志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的煤電效率在國際上已經處于較高水平,但是有不少企業和專家仍在這方面進行著研究和開發。

“比如,有專家正在不斷深化技術,監測火力發電中煤的質量,然后通過煤的質量去調整鍋爐的系數,促使煤電效率更加高效。”陳志斌進一步表示,碳市場對于電力行業而言,更大的潛力在于新能源的利用。比如智能電網方面如何調配分布式新能源,智能汽車對于電網的負荷調峰等,這些都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節能減排的作用。

家電巨頭深化綠色產業鏈布局或催生技術革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此背景下,家電企業在節能減排,建立綠色產業鏈上加快布局。隨著碳中和目標的設定,互聯網、大數據、高端制造等創新行業迎來新一波挑戰和機遇。

節能減排上下功夫

目前,各家電巨頭均在節能減排上下功夫,并進行多元化布局、自我升級和優化,參與促進碳中和目標實現中。

去年TCL科技集團下屬主要企業通過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節能減排項目累計節約用電16059.7萬度,累計廢棄物回收利用60550噸。TCL科技集團及下屬3個子公司入選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制造示范名單。

“TCL科技集團在生產運營中使用清潔能源,開展節能減排項目。”TCL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他同時透露,TCL華星光電首創的玻璃基板集成LED方案,LED高發光效率配合MLED5000區動態調光,能有效減少能源及資源的消耗。此外,華星光電研發的星曜屏能耗相比OLED產品可降低60%,耗電將比普通產品每年減少1515度,環保效益相當種植了40平方米森林。

而TCL電子則創新研發了多路LED燈均流驅動技術,改善傳統LED背光驅動電轉換效率低、節能效果較差的特點。新技術通過改進背光電源提升電源效率,背光部分效率提升6%-9%,充分實現了節能降耗。

TCL電子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王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TCL電子注重產品的綠色環保特性,從產品設計時間開始即考慮節能降耗的需求,并積極研發采用節能降耗技術。”

長虹控股旗下格潤公司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業務為主,累計處理超2000萬臺,位居全國第五,西部地區第一。同時,格潤公司縱向延伸了廢舊塑料、印制板、屏等深加工業務,橫向拓展了土壤修復、綜合危廢處置、鋰電池等環保業務;鋰電回收業務與長虹控股旗下鋰電業務形成產業鏈閉環。

格力方面透露,目前,格力電器已擁有的30項國際領先技術,其中有27項技術與節能有關。

據了解,目前格力打造的智能家居系統也圍繞“碳中和”目標而進行優化。格力“零碳健康家”以格力光伏G-IEMS局域能源互聯網系統為基礎,讓家居自主實現“發電”“儲電”“用電”“管電”一站式能源管控,為全屋家電用電供能打造環保型智能家居系統。

多元化產業布局

有部分家電巨頭通過多年的多元化產業布局已經延伸到光伏、環保領域中去。TCL科技旗下的中環股份長期專注于光伏新能源領域,公司通過聯合創新、集約集成創新持續推動能源變革。目前公司正在通過更大尺寸、更低成本實現組件環節成本降低。

中環股份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注重環保理念,不斷推進綠色能源發展,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在生產模式方面,公司推進‘傳統制造向高端現代制造’轉型,實現智能制造,通過實施工業4.0項目,實現投資成本節約與勞動生產率提升。同時加入環保理念,通過工業屋頂分布式電站、環保設施建設等手段,推動綠色工廠建設,助力碳中和目標。”

長虹也在新能源領域加快布局。長虹系長虹新能源完成對江蘇三杰的股權并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品線布局。去年長虹新能源投資近20億元建立綿陽鋰電池項目,其研發生產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等領域的鋰離子電池產品,打造高端鋰電池研發及智能制造基地。

“長虹圍繞‘碳中和’在綠色家電和新能源領域多元發展,而鋰電池等多產業就是長虹控股公司在新能源產業方向的重要戰略投資項目。”長虹能源環保BG董事長莫文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以高端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在引領技術變革的同時,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它們加速融合發展,將迎來新一波快速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多個家電制造巨頭參與到節能減排的綠色環保、智能制造領域中,對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制造與環保產業關聯度等方面產生正面影響,為傳統產業再現活力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國務院國資委機械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能耗和過度包裝有待解決

在家電巨頭積極參與節能減排、促碳中和的同時,有些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我國的過度包裝現象比較嚴重,大量的資源消耗和廢棄包裝處理對環境的影響日趨嚴重,而在包裝材質環保研發上,我國卻缺乏專業的研發企業。同時,目前包裝的材質環保度還需提升,行業急需盡快推出無公害、可降解的新材料。

與此同時,家電高能耗產品大量存在,行業內產品良莠不齊,部分家電產品質量不合格所帶來的反復維修,損耗大量人力物力。舊家電回收和IT類廢舊品加工貿易業務依舊存在不規范情況。

宋嘉認為,家電行業仍需在競爭中通過一輪輪洗牌整頓現狀,不合規的中小品牌將被淘汰出局。相關部門對產業鏈各環節節能環保的相關措施需盡快推進,監督到位。促進碳中和目標實現,家電企業應以科技創新、智能制造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進而達到降低單位耗電量,同時以更先進的技術,降低家電使用時和家電休眠的能耗。

他同時表示,家電產業鏈企業應注重采用綠色包裝,避免浪費,促進綠色物流的建立,加速推進低能耗的智慧家庭、智慧家電的場景創新,各方共同建立綠色家電產業鏈。

中國投資協會農投委副會長熊定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碳中和目標落地,企業應尋找技術、方法、路徑和模式,要以理念做指引、標準做引領、技術做支撐,通過集成創新和技術升級來應對這樣的一個好機遇。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和龍頭企業,應倡導大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共同創造一種全社會聯動應對模式。

他同時表示,實現相對應的節能減排任務和目標,將會催生技術的革命和行業的再次洗牌。企業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和順應潮流,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綠色金融可探索多種參與形式

助力“碳中和”

隨著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重點任務之一,綠色金融產業再次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推動我國碳中和工作的開展,相關政策可以考慮從直接調控逐步向間接調控方向轉變,更多依靠指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中包含環境考慮、鼓勵投資機構更多考慮企業ESG成效等措施、以獎代補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等。

浦江金融論壇秘書長李國旺認為,要想更好的發揮綠色金融對我國碳市場的服務作用,首先需要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完善。第一,在法律層面進行立法,強制進行碳權證券化。綠色環保企業可以出讓碳權收益,未達標企業除了通過交易所購買碳權外,還應多繳納環保風險基金等。第二,在資本市場層面,鼓勵生態綠色企業上市,遏制有環保瑕疵的企業上市,從股權創新上對綠色產業進行激勵。第三,在債券融資方面,對未達綠色環保要求的企業,提高債權融資成本,縮減融資額度。

目前國內已經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企業以銀行為主。比如興業銀行、上海銀行、中國銀行的董秘均在回復投資者問詢時表示,正在提高對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服務體系、加大信貸投放等。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宏觀經濟學助理教授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較早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銀行,如興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已經通過多元化的形式參與到綠色金融當中,比如綠色貸款,根據政府的統一安排,對合規合格的綠色清潔能源項目或企業,進行貸款利率的補貼。

“當然,綠色金融不僅僅局限于貸款,還可以通過其他的金融手段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比如工商銀行和浦發銀行,他們的合作形式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貸款利率,還包括企業融資質押,通過參股的形式與綠色項目或企業進行合作。同時,在相關的資源、場景、甚至訂單等各個方面,通過多元的方式,參與到綠色環保領域或項目當中,為綠色金融整體效果的實現做出努力。”王鵬說。

王鵬認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綠色金融可以探索的參與形式還有很多,比如在債券發放方面,針對綠色環保的項目、應用場景,給予綠色通道,實現更快的發行速度。在融資角度方面,對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項目、企業、應用場景研發,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股權融資、質押等形式,助力綠色環保產業發展。

對于未來綠色金融的發展,龐超然認為需要政府推動出臺行業標準,引導金融機構在貸款和債券評估方面引入環境成本因素。同時,要鼓勵市場主體推出更多可供投資的金融產品,形成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ERM5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中文在线观看www|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男人的天堂黄色| 吃奶摸下的激烈免费视频播放|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eeuss免费天堂影院|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欧美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 免费五级在线观看日本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一级性生活片|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日韩欧美91| 青青草原国产视频|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女人体1963毛片a级| 一级爱爱片一级毛片-一毛|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杨幂13分20秒未删减bt|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厨房娇妻被朋友跨下挺进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69式互添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