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充滿挑戰的2020年已經過去。中國網財經記者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開信息統計,保險業2020年內累計發生7筆大額未上市股權和大額不動產投資交易,投資方主要集中于大型壽險公司,投資領域主要分布在房地產和基建兩個行業,累計交易額約335.66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23.14%。
整體來看,2020年內發生大額未上市股權和大額不動產投資交易的險企有太保人壽、泰康人壽、平安人壽、前海人壽、建信人壽等5家大中型壽險公司。其中平安人壽發生相關投資2筆;太保人壽發生2筆,其中1筆分3期陸續出資;泰康人壽則發生1筆相關投資,分12期陸續出資;前海人壽及建信人壽也各發生1筆相關投資。
從投資領域來看,除泰康人壽投資基建行業,其余4家險企所投資行業均為不動產行業。
具體來看,泰康人壽2020年持續投資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累計分期出資12筆,共計5.38億元。其余4家險企中,太保人壽向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三個街坊地塊項目連續出資3筆,累計23.81億元;向上海市太平洋新天地商業中心出資21.5億元。平安人壽則向平安香港總部大樓簽署協議計劃出資不超過150.65億元,向北京麗澤商務區D-03、D-04不動產項目出資1.08億元。前海人壽則向深圳金立通金融中心項目出資77.74億元。建信人壽向上海市黃浦區董家渡金融商業中心某樓項目出資55.5億元。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指出,保險公司選擇投資房地產企業,是因為壽險資金的長期性、穩定性使其可以配置部分房地產險企的長期股權。且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引入長期性、穩定性以及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的險資作為投資,也有利于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雙方的關系是相互的。
除上述大型保險公司,記者還注意到,一些中小險企2020年也存在著豐富的投資活動。
例如中信保誠人壽2020年內累計投資或入伙7家公司,分布投資管理、基金、基建等多個領域。具體來看,1月3日出資3億元入股上海光控麥鳴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4.49%;4月3日出資5億元設立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其全資控股;4月25日出資11億元參與設立湖南麥信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公司,對其持股99.91%。此外,2020年7月、10月、11月、12月分別入伙了中糧高和(天津)并購基金一號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鐵信通達(深圳)基礎設施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深圳有限合伙),但具體金額暫未披露。
此外,中宏人壽2020年累計投資入股4家公司,其中2月4日出資3.15億元入股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國揚果晟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對其持股8.84%;5月及8月入伙了三家公司,暫未披露具體金額,三家公司分別為珠海普合物流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蘇州禮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市紅杉璟辰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對此,朱俊生表示,因為當前很多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大多處于轉型期,公司負債周期為13年左右,但資產負債周期只有7年左右,造成了比較大的缺口,且現有的投資渠道當中,整個資產的期限太短。所以,保險公司會通過一些股權投資進行長期的資產配置,這樣跟保險公司自身負債結構比較吻合,能更好的實現資產負債的匹配管理,也有利于發揮資金長期性、穩定性比較高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