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圍繞“十四五”規劃建議,部署新的一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重點任務。會議認為,證監會系統在四個方面進一步深化了對資本市場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即講政治才能明方向,落實“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觀念才能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忠專實”的干部隊伍是監管事業重要支撐。認識是行動的先導,一系列有力舉措已經在路上。此次會議有一些新的提法,傳遞出積極監管信號,值得所有市場參與者認真思考。
第一, “注重發揮市場內生機制作用”。
對證券市場來說,內生機制主要是供需平衡機制和定價機制。近年來,監管者堅持IPO、再融資、并購重組常態化的理念,努力降低外部力量對市場漲跌、對市場主體依法競爭的干擾,堅持該由市場決定的交給市場決定。易會滿主席提出“四個敬畏”的監管理念,也是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內在機制的作用。
2020年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證券市場做到了常態化舉措和應急措施的相互協調,穩步擴大注冊制試點范圍,扎實推進改革開放新舉措,實現了融資規模、市值規模、股市指數穩定增長,市場主體獲得感增強。注冊制繼在科創板試點后,已在創業板落地實施,在全市場推廣的預期強烈,這說明公眾對市場化方式解決供需矛盾、市場化方式確定價格是認可的。
當然,注冊制改革不是孤立存在的,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把發行上市關,嚴格退市制度,嚴格執法,是保護市場內生機制的四個重要方面。過去兩年來,監管者遵循系統觀念,以注冊制改革為核心,完善制度、補上短板,著力優化市場生態,大幅度拓展了市場化建設的深度。2021年,要在此基礎上,推進注冊制配套制度改革和完善,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約束,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為全面落實注冊制改革創造條件。同時要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優勝劣汰。
第二,“合理確定資本市場重點支持的方向和領域”。
這個提法很新,新在“合理”二字,指的是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必須做到措施實、落地實、效果實,防止舉措“大波轟”、行動“口號化”。只有遵循資本市場發展規律,深悟市場供需兩方面特點、特別是階段性特點,才能拿出既緊扣發展重點任務又吻合市場需要的舉措,并以此凝聚更多更大共識。完善IPO、再融資制度,落實退市制度,推進交易所債券市場改革,提升金融期貨期權體系,都要充分考慮實體經濟需要、市場主體預期穩定、市場運行安全有序,要把改革、發展、穩定、執法統一起來。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證券市場在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方面可以大有作為,但同時,圍繞注冊制改革,還應對各類科技創新企業的合理定位、融資需求、產出周期、考評標準、風險控制等做出制度性安排。這并非一件易事。證監會提出,要完善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加強對擬上市公司股東信息披露監管,切實加強監管和風險防范,堅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是很有針對性的。要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完善制度措施。
第三,“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
推進中長期資金進入證券市場,使之成為支撐經濟高質量運行的長期資本,是當前的重要課題。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投融資雙方依據對稱的信息確定發行價格成為市場共識。同時,科創板、創業板市場漲跌幅限制放寬,退市機制更具剛性,炒短、炒小、炒新的投機風受到遏制。這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開了空間。
前不久,監管層明確提出“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這是擴大中長期資金來源的重要一環。推動儲蓄轉為投資,并不是要鼓勵每個儲戶都成為股民,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多種產品和服務,為個體投資者提供轉化平臺。要進一步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鼓勵產品創新和機制創新,讓普通居民選擇“委托機構”的天地更寬。
要加大政策傾斜和引導力度,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通過它們承接儲蓄轉化來的投資。將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盡快落地。要完善有利于擴大直接融資、鼓勵長期投資的會計、審計、財稅等基礎制度和關鍵政策,實施梯度稅率措施。要進一步拓寬境外投資者進入股票、債券市場的渠道,增強外資參與便利度,以開放促改革。完善對個人投資者中長線投資的鼓勵政策。
較高的市場治理水平和完善的優勝劣汰機制,是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的關鍵。所以,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不僅要出臺對中長線投資者的鼓勵政策,更要把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好、穩定住。
第四,“強化場內外一致性監管”。
這一提法是在“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久戰”項下講的,很有針對性。近幾年,針對金融體系中的重點風險源,監管層堅持標本兼治、消化存量和遏制增量并舉,實施了“精準拆彈”“挖渠導流”等重大舉措。在證券市場領域,對股票質押、債券違約、“偽私募”等風險點進行了排查處置。在處置這些風險過程中,大家充分認識到“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維和做法本身就是巨大風險,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必須對風險防控實施全流程、全鏈條、全場景覆蓋。
強化場內外一致性監管,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股票場內場外質押提出來的。通過一致性實施嚴格業務標準、強化機構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壓實控股股東責任等措施,取得了實效。筆者認為,這一經驗對于證券市場具有全局性意義,證券監管部門要會同其他監管部門和機構,將各類金融活動依法全面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真空。這樣,才能系統化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為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高質量運行提供制度保障,筑牢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