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市場連續回調。火熱的新基金發行市場迅速降溫,新成立基金規模、募集天數、延期募集基金數量等一系列指標都反映出偏股基金發行難度之大。
Wind數據顯示,上周(3月8日至13日)有15只主動偏股型基金(A、C份額合并統計)成立,發行總份額為332.05億元,單只基金平均成立規模為22.14億元,這一數字創下今年以來偏股基金每周平均成立規模的最低紀錄。
此前一周,平均單只基金成立規模還有54億元,而2月22日至2月26日期間的平均成立規模達到60億元。即使是在春節前,基金發行較1月已有所降溫,平均單只基金募資金額也未低于30億元。
從募集期限看,上周成立的15只基金平均認購天數為11天,此前兩周的平均天數分別為6天和5天。作為基金發行熱度重要指標的“日光基”已不見蹤跡。
新基金發行難度上升,頻頻發布延期募集公告。上周延長募集期的主動偏股基金達到了6只。業內人士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預計,短期內或將有更多基金宣布延長募集期。
Wind數據顯示,按照認購起始日統計,本周將有14只主動偏股新基金陸續啟動發行,是2021年開年以來新發基金非常少的一個星期。而在上周,啟動募集的同類新基金數量為28只。
一家本周即將推出新品的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公司已經調低了發售預期,并不追求“爆款”,僅希望能夠在計劃期限內順利募集完畢,然后盡快成立建倉。他認為,當前渠道推行力度和基民申購興趣均有所降低,未來一段時間基金發行或將延續下滑的趨勢。
華南一家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公募基金發行向來具有靠天吃飯的特征。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基金發行市場的熱度,不在市場情緒高漲時盲目布局新品,也不能在市場低迷之時隨意改變基金發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