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芳菲春意濃,正是開局奮進時。發展4年來,沈陽片區開放腳步不停,優化環境不歇,產業集聚不斷,迸發創新激情,踐行開放使命,增強區域開放發展活動,充分釋放“自貿紅利”。
對外開放 平臺功能提質升級
2020年12月4日,沈陽片區正式開通沈陽至洛杉磯、舊金山和倫敦三條跨境電商國際貨運包機定班航線,為沈陽加快跨境電商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構筑了新平臺。截至2020年底共飛行19個航班,貨物總重量260噸,總金額達1481萬美元。
此外,沈陽片區與中國醫藥集團合作,利用桃仙機場藥品口岸完成全市首單藥品進口,結束了沈陽“只有進口藥品、沒有藥品進口”的歷史。推動東北冷鮮港獲批全省唯一內陸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所,去年通過口岸轉關運抵冷鮮產品700柜標準集裝箱,進出口額4億元,在拓展沈陽對外開放平臺通道建設上持續邁出堅實步伐。
談及下一步開放工作,沈陽片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趙博說:“在加快開放平臺通道建設方面,我們推動遠達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擴容增效,提升進出口貨物承載力,與羅布長風等龍頭企業合作,擴大9610和國際快件業務量。我們還將加快東北冷鮮港建設,建成18萬平方米多層冷庫并投入運營,暢通公路轉關運輸,推動實施公鐵海轉關,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時,還將開通沈陽至韓國全貨機業務,沈陽對外開放通道日趨拓展。”
在加快開放平臺通道建設的同時,沈陽片區還加快綜保區桃仙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對外開放能級。完善了園區道路管網建設,在去年完成3.4千米桃仙河道改造工程和3.8千米“一橫四縱”路網和配套污水、雨水、電力管道等市政設施建設基礎上,將圍繞服務“保稅+”業態發展,進一步加快園區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目前,2.3萬平方米的綜保區聯檢中心B座正在加快施工,占地8.5萬平方米的保稅加工中心正在規劃建設,將為航空制造、維修再制造等“保稅+”業態提供發展空間,將進一步加快恒溫倉、冷鏈倉、藝術品保稅倉等特色倉儲空間建設,拓展保稅倉儲功能。
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既是深化改革創新的重要平臺,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沈陽片區深化對外經貿交流,在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的同時,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沈陽片區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與塞爾維亞、阿根廷、菲律賓等25個國家26家商會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聘請了匈牙利投資專家為海外經貿顧問。2020年,溫州商會企業家走進沈陽片區招商引資說明會、中國(沈陽)韓國周自貿試驗區推介等活動先后舉辦,充分利用進博會、遼洽會、京沈對口合作等活動推介沈陽片區。在第三屆進博會上,沈陽片區組織參加的36家企業,達成意向成交額1.54億美元,同比增長148%。在遼洽會期間,開設了沈陽片區獨立展區,組織中航發燃機、呂尚機器人等為代表的14家先進制造、生物醫療、跨境電商企業展示新產品。
“我們將重點以沈陽片區為核心區域,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發展‘速度經濟’。初步確立了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東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發展定位,謀劃了空港核心區及臨空綜合服務區、臨港商展交易區、高端制造集聚區‘一核三區’,正在組織編制建設方案。”對沈陽片區提升開放能級的下一步計劃,趙博透露,沈陽片區還將充分借助沈陽爭創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契機,拓展對外開放的陸地、空中和網上通道。
優化環境 深化改革精準服務
“優化涉稅事項辦理程序壓縮辦理時限”是沈陽片區形成的全國復制推廣創新經驗,它解決了納稅人“多頭跑、多處找”、涉稅事項辦理環節多、流轉部門多的突出問題,使得涉稅事項辦理流程不再繞彎道,極大提升了辦事效率,優化了沈陽片區的營商環境。
該項創新落地實施以來,有效減輕了納稅人辦稅負擔,大幅提升辦稅效率。在辦稅服務大廳,所有依納稅人申請的涉稅事項、提交資料、辦理流程和辦結時限全部統一、公開,并能實現一站辦理。截至目前,有641個涉稅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即時辦結率達到93.44%,納稅人到辦稅服務廳“叫一個號、到一個窗口、找一個人、交一套資料、在一臺計算機上”辦完所有涉稅業務,實現了納稅人“來了就辦”的目標,戶均辦稅時間節省60%以上,降低了納稅人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和辦稅負擔。此項制度,創造了沈陽片區“30分鐘辦稅節奏”,辦稅時間壓縮到國家規定的40%以內。
事實上,沈陽片區營商環境優化還體現在各項工作推進中。沈陽片區組建的審批局,讓15個部門181個審批事項實現了一個機構、一枚印章審批,推行“先批后審、以管代審”審批制度改革;政策兌現單一窗口為92家企業及相關人才兌現政策支持資金;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窗口完成11個相關產品備案。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沈陽片區為打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下足功夫。沈陽片區將“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全力推進,印發《沈陽片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實施方案》,與沈陽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共同成立“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和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實施。經過省、市共同努力,試點涉及的全部528項改革事項實現“照后減證”,2020年78家企業通過新模式辦理許可288件,涉及事項92項。
“掛牌運行以來,我們還積極推動通關便利化和金融服務提升。”沈陽片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副局長楊崇華告訴記者,沈陽片區協調沈陽海關累計復制推廣87項創新經驗,其中省級14項、國家級2項。在嚴把疫情防控基礎上,優化通關服務機制,采取“提前申報”、壓縮審批時限和“7×24小時”通關服務等措施,保障企業進出口貨物快速放行。在提升金融服務方面,沈陽片區積極協調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省外匯管理局、市金融局等部門,共同謀劃金融服務創新,推動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對外業務向自貿試驗區支行遷移,引進天風證券、富安資產等持牌金融企業。開展了科技園區集合貸試點,破解小微科技企業融資難題。中小微企業信用平臺、跨境人民幣便利結算系統等業務平臺在沈陽片區率先試點,金融產業實現快速增長。
為做優營商環境,未來,沈陽片區將按照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要求,開展高標準營商環境建設行動,重點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承接好第二批省級行政權限,進一步完善支持跨境電商、航空經濟等發展政策,讓企業真正受益、激發產業活力。
產業集聚 步伐加快釋放能效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石,也是自貿試驗區發展的動能。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如今,沈陽片區重點產業集聚步伐加快,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
在跨境電商領域,沈陽片區全面開通跨境電商保稅備貨(1210)和跨境直郵(9610)業務,瞄準跨境電商頭部企業開展招商工作,引進跨境電商及服務企業400余家,京東外貿綜合體項目落地,遼寧致通、上海甲申速遞等企業落戶并開展業務。
沈陽片區還出臺了跨境電商產業支持政策,對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企業和服務平臺給予支持,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20年跨境電商及第三方服務企業比2019年增長3倍,占全市2/3以上,全年跨境電商通關量206.5萬單,訂單金額總值5.1億元。創新跨境電商模式,推動首家跨境電商體驗展示店開業運營。引進30余家直播電商企業,華狐直播電商產業園、魔筷直播基地成為具有牽動力的直播電商企業。
在“保稅+”業態領域,沈陽綜保區桃仙園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獲得國家稅務總局批復,制定“保稅+”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編制沈陽綜保區桃仙園區發展規劃,統籌謀劃“保稅+”業態發展。推動了尼瓦納(沈陽)再制造、遼寧山青機械維修服務兩家公司落地,在省內首次啟動維修再制造業務。加快推動保稅倉儲、保稅物流產業發展,中保力石、沈陽儲運集團保稅倉、環球資源跨境物聯中心等一批保稅倉儲項目入駐綜保區。充分借助自貿試驗區和綜保區優勢,依托藥品進口口岸發展國際化醫療,多次到海南博鰲樂城、首都醫科大學調研,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研究推動沈陽片區國際化醫療產業發展。
在高新技術行業領域,企業發展迅速。以沈飛民機、沈飛國際為代表的航空制造產業持續壯大,沈飛大蒙皮等重點項目加快落地。新松公司已成為全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東軟醫療512層全景多模態CT、芯源微涂膠顯影機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2020年,沈陽片區有9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雛鷹企業。
沈陽片區產業的加速集聚,新興業態的加快發展,與園區強化重點項目招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密不可分。沈陽片區建立健全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大力推動全員招商,充分調動各部門招商主動性,借助中介咨詢機構等市場資源開展全方位、多層次招商引資。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招商引資,2020年洽談儲備項目160余個,邀請接待400余個招商考察團組,其中海外團組105個,70余個項目達成入駐購地意向,40余個項目簽約落地。
數據顯示,2020年,沈陽片區新建續建項目77個,計劃總投資625.2億元,項目數和投資額均是2017年3倍。累計注冊外資企業410家,是成立前的26倍,分別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
沈陽片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曉東表示,在集聚高端產業方面,下一步,沈陽片區將重點發展航空物流,大力提升空港貨運中轉和集疏能力,構建陸空銜接的現代綜合物流體系,推動航空產業集團發展壯大,支持南航等基地公司發展,開通沈陽至仁川全貨機業務,力爭全年實現200萬單。同時,沈陽片區要發展高端制造,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智能終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現代金融,支持基金、融資租賃業務發展,引入基金、外資股權投資,推動QFLP落地。發揮綜保區政策優勢,發展國際醫療、服務貿易、維修再制造等“保稅+”業態,推動綜保區保稅研發、檢測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