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對超算的需求是相當大的。”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任馮圣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擁有超強算力的高性能計算機能夠在深圳推動海洋經濟高效運轉過程中扮演“藍色引擎”的角色。
海洋對超算的需求是全方位的
當前,深圳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去年印發實施的《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深圳提出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示范性建設,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城市。
馮圣中認為,在堅持陸海統籌、科學用海的過程中,需要推動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在海洋綜合管理方面,需要增強智慧海洋建設、海洋防災減災等,提升海洋治理精細化管理水平。
“超算在這些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他舉例說,超級計算機可以根據從特定海域中采集的環境信息,研究其變化機理。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海洋立體觀測系統,獲取海洋環境綜合信息,預測未來特定一段時間內海洋環境、氣候及資源的時空變化,提升我國在海洋環境觀測預測方面的科研能力。
“深圳是一座濱海城市,做深圳的氣象預報,需要考慮海洋的影響。”馮圣中介紹,在與深圳氣象部門合作中,深圳超算中心幫助氣象部門對未來一定時間段內的海況與氣候變化做出預報,從而為遠洋航運和漁業捕撈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支持。
“隨著超級計算機性能的提升,我國海洋環境預報精度將進一步提升,海洋與氣候減災防災能力將得到加強。”馮圣中指出,未來隨著全球領先的超級計算機系統落戶深圳,將使海洋氣候預報系統的分辨能力更上一層樓。
新一代信息技術+算力升級助力海洋開發
與此同時,大數據的匯集、理論算法的革新和計算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推動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發威。海洋產業的科研人員可以依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獲取海量的海洋感知數據信息。再在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從中歸納和演繹海洋數據模型,加快實現從傳統的專家經驗建模到機器學習的轉變。
馮圣中介紹說,超算的算力優勢在開展海洋生態環境演變、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重大生態災害模擬研究等方面表現突出。在海洋生物資源方面,超算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為海水養殖的智能預警、精準調控、智慧管控提供幫助和指導。
“海洋石油勘探管理比陸地上復雜,其中涉及大量的計算工作,高性能計算機可以成為科研人員的好助手,我們已經與有關機構在海洋石油勘探方面開展了多年的合作。”馮圣中表示,深圳超算中心還與位于湛江的廣東海洋大學合作開展海洋資源、海洋生態方面的大數據處理、模擬仿真工作。
加大與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合作
馮圣中認為,高性能計算與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融合,推動了海洋大數據處理領域的產業技術進步,進而對深圳海洋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支撐。
據了解,深圳超算中心依托高性能計算機部署了藥物開發平臺,依托這個輔助藥物設計的科技創新平臺,科研人員可以高效完成靶點探尋、新藥篩選、先導物及試驗優化、藥理毒理等研究工作。
“超算在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中可發揮重要作用。”馮圣中解釋,超算系統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更高效地完成藥物虛擬篩選,加速藥物研制過程。
當前,深圳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作為科技部和深圳共同布局的重大創新基礎設施,深圳超算二期已落戶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區,計劃建成全球領先的超級計算機系統,將成為光明科學城首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下一步超算中心將主要通過與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建立起戰略合作,推進海洋科技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時,加大與廣東海洋大學,以及深圳正在推動設立的海洋方面的研究院,以及中海油這樣的龍頭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共同推進相關工作。”馮圣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