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年一度的金融盛會,陸家嘴論壇已成為各國政要、金融界領袖和知名專家學者共商全球金融領域重大問題的對話平臺,也承載著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使命。6月10日,以“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為主題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在滬開幕。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開幕式暨第一次全體大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等發表主題演講,傳遞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
當前,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導致全球經濟下滑,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而中國經濟又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更快速地提升質量和效益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易綱認為,去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穩妥應對疫情沖擊,為經濟快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這次論壇聚焦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等重大議題,這些議題都是金融系統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郭樹清指出,“十四五”時期,金融管理部門將和上海市及國內外金融機構一道,共同推動上海金融業實現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抓緊推進傳統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更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更精準防范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為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金融支撐,通過多種方式支持自主創新和自立自強。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龔正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力爭到202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顯著提升,服務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本屆陸家嘴論壇共有七場全體大會,議題分別為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金融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全球抗疫背景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注冊制改革下的中國資本市場新生態;“雙循環”格局下人民幣的新角色與全球資源配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發展;經濟金融的數字化轉型;金融助力“美好生活”:消費、醫療、養老與教育。
此外,來自全球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層領導、財經界領袖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在本屆論壇上進行了線上和線下的演講,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推動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提出具有啟迪意義的思路和建議。